投资的核心基本问题
(2009-08-03 03:07:24)
标签:
基金财经复利收益率中国 |
分类: 价值投资随笔 |
投资的本质:就是在安全,收益可预期的情况下,用今天的钱,去换未来的钱。
这句话里面涉及了三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只有明白这个三点,才能进行投资。
1,安全。不安全的投资其实是投机,或者是赌博行为。投资的成长基于复利,所以必须避免亏损。
2,可预期。同样,投资决策是基于理性的逻辑推导,这种未来获利的可能性和大小都是可以预期的,有着确定性。
3,收益率。未来的钱显然必须大于今天的钱才能称其为投资。收益率不光要大于0,而且必须能够满足投资者内心所需的投资预期,或者投资成本。
围绕这3个概念,投资活动里面所有的理性行为都能找到解释。
为什么要追求安全?如何追求安全?
投资获利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投资过后获得稳定的现金流回报,例如利息,红利,租金,权利金等等收益。
第二种是没有现金流回报,但是资产本身获得升值。当然,更多时候是两种方式都有。
显然为了获得稳定的现金流回报,本金必须是安全的,不能蒸发为0,那样就没有稳定现金流了。同样安全也表现在资产是升值,而不是贬值上。因为经历漫长的时间,这些现金回报和资产品的升值,在复利(利滚利)作用下,可以取得非常巨大的成长。所以说投资的本质就是复利作用。 如果连复利都不明白的,就应该先去学习复利,然后再去谈投资 。
复利成长的一个特点就是,如果中途出现大幅度亏损,哪怕只是非常少的次数,就会大幅度降低总体收益率。所以追求高收益率必须是在安全不亏损的情况下进行的。在满足这一条件后,再谈复利率的高低,还有持有时间长短的问题。
追求安全的方法,就是对于投资标的和投资过程,还有投资获利的原理都非常了解清楚。获利必须是一种大概率事件,才能去追求。而对于大概率事件的分析决不能忽略小概率事件的可能性(风险性分析)。对于那些嘴巴里面说“一定,肯定,100%,绝对”等词汇的人,显然不是合格的投资者。因为这些是情绪化的词语,是没有经过大脑仔细考虑分析随口而出的词语。投资既然是追求未来收益,未来本身就是不可预测的,那么风险性就一定存在。即使是最安全的投资例如存银行,人类历史上银行倒闭的例子比比皆是。 所以说不了解风险,就不能去谈投资。
在了解什么是潜在风险的情况下,安全投资就是要规避风险。富贵险中求这种句子,一听就是破落户投机倒把用的词语,真正能够常年在市场上存活的巨富,都是富贵稳中求,慢中求的。贩毒比卖药赚钱,但是靠贩毒成为真正巨富的概率远低于靠卖药。同时贩毒枪毙或者损失财富的概率也远高于卖药。就是这个道理。追求高风险高收益的赌徒,存在一个数学上叫“赌徒自毁”的概念。也就是说高收益即使在短期获得,也会由于高风险而最终损失掉。
同样的可预期性来自于同一个东西,就是对于投资标的物和投资方式的了解。作为投资而不是赌博, 这种我们所追求的收益必须是确定的,稳定的,不需要靠特别好的运气或者小概率事件就能获得的。同时这种收益应该是长期的,可以复制和扩展的 。如果收益方式不能复制扩展,那么这种投资就无法成长,投资者必须不时的去寻找新的投资机会。(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新加坡的普通居民房,有着非常好的租金收益,但是基于法律,每个人只能拥有一套。所以这种高收益就无法复制或者大幅成长。所以作为普通家庭理财可以是考虑的方式,但是绝不可能成为致富的一种手段)
接下来就是收益率的讨论。投资既然是为了未来的钱放弃眼前的钱,那么就必须明白一个折现率的问题。简单说,就是 你愿意为未来多少钱放弃眼前的1块钱? 如果是1年,10年为期,你愿意为1年后的1块05分放弃今天的1块么?你愿意为10年后的1块5毛放弃今天的1块么?很多人会说:不愿意,太少了。是啊,人总是贪婪的,可是中国5年期存款的利率只有2.6%,中国不是照样有20万亿的存款么?假如一个人,已经明白了复利的概念,知道如果自己有10万块钱投资,假设可以取得10年10倍的收益,那么等20年后自己就有1000万,30年后自己就有1亿了。那么他说:我追求26%的收益率,我愿意为10年后的10块钱,或者为20年后的100块,30年后的1000块,去放弃今天的1块钱。我们知道了这个人追求的收益率是26%,那么显然对于这个人而言,倒过来说10年后的10块只等于今天的1块钱。这就是说折现率很多时候是等于人追求的收益率的。
对于一个期待通过投资,安全稳定的获得个人或者家庭财产增长的人,必须首先确定自己所追求的收益率是多少,然后去现实社会中寻找这种收益率存在的可能性,和风险性,最后确定投资标的物和投资手段。然后,必须时刻关注和统计自己的收益情况,看看自己是否真的完成了自己的目标。去定一个无法完成的目标毫无意义,而不停的更换投资目标和投资实践,会消耗大量的时间成本。别忘记今天的每一块钱都比未来的一块钱值钱,时间是有巨大的成本的。深刻了解这点,可以督促人赶快行动起来。
人性是非常有意思的,你会看见很多人存着年复利2.6%的定期存款,嘴巴里说26%的收益率已经很好了,干的事情却是恨不得每个月都赚26%。一个内心不坚定的人,无法做到知行合一,思维,情绪和行为这三点完全不在一直线上。人面对利益的诱惑总是那么愚蠢,很多时候很快就忘记掉自己原始的目标和策略了。这样的人,永远无法真正实现自己的目标。
如果我们从房地产和股市这两个最容易获得的投资手段来看,我们可以这样分析:
房地产
1),安全性。房地产的风险性来源于灾害,法律问题,还有就是突然的房地产泡沫破裂。
2),可预期性。房租收益的%比,直接和周围的经济环境和自然环境有关。
3),收益率。以中国目前的大部分城市而言,非商业地产的收益率只有3%左右。而房地产增长的收益率可以认为是平均7%-10%。这样复合收益率就是10%-13%。
大家都知道,没有人买房子期待10年涨10倍的,原因是这种高收益不可持续,或者只有在很特定的环境下才会获得。历史告诉我们,房地产大概是10年翻倍的趋势,也就是年复利7%左右。这种收益率是可以期待,可以获得的。
股票
1),安全性。股票的风险来源于企业倒闭,或者经营的大幅衰退,经济环境造成的股神崩盘等等。
2),可预期性。股票的红利收益和涨价直接和股市所在的大经济环境相关。
3),收益率。股票的红利收益1%,每年获得20%左右的成长是可以预期的。在中国这个环境里面,指数本身的成长率就非常高,也就是说追踪指数的收益率往往就可以接近15%了。
也就是说,股票投资是完全可以做到16%年复利以上,或者说5年翻倍的。历史也告诉我们,美国长达百年的投资史中股票始终跑赢房地产,大概在复利上要赢2-3%。而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速度更加惊人,年复利超过23%。
策略:
对于房地产,通过寻找优质的房源,通过在房市萧条的情况下购入房子,通过贷款获得的杠杆,可以低成本的拥有一套可以放租的房子。而通过对房子最合理的装修等等,就可以让房子开始为自己带入稳定的现金流了。同时当市场复苏的时候,房子的升值会带来比较优厚的回报。什么时候考虑卖出?很简单,当房子卖出获得的现金差价,按13%的收益率算,其收益已经超过房租收益,那么就应该卖出兑现成现金,然后寻找下一个13%收益率的投资机会。这里13%是投资者追求,并且认为自己可以获得的最低收益率。
对于股票,通过筛选优质的股票,在市场低迷的时候买入,低成本的获得筹码。然后稳定的获得红利收益直到市场复苏,或者股票的内在价值获得兑现。什么时候考虑卖出?很简单,当股票的当前价格,远超过股票的合理估值然后按26%的复利成长3年获得的值,那么就应该卖出兑换成现金。因为即使现在卖出后踏空3年,仍然可以获得26%的合理回报率,而那只卖出股票仍然没有脱离高估的危险区。经济活动和股市都有周期性,所以高位卖出和低位买入是最基本的获利手法。26%是投资者认为自己追求,可以获得的最低收益率。
在房市里面有房奴,股市里面套牢的或者亏损的投资者比例都非常大。尤其是股市,历来70%的投资者都是亏损的。所以任何人做出投资决策前,都必须先考虑一个个人能力,知识,心态,操作水平等等,会让自己在竞争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层次的问题。未投资,先考虑亏损,投资目标等等问题。总之绝不能盲目投资。
这句话里面涉及了三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只有明白这个三点,才能进行投资。
1,安全。不安全的投资其实是投机,或者是赌博行为。投资的成长基于复利,所以必须避免亏损。
2,可预期。同样,投资决策是基于理性的逻辑推导,这种未来获利的可能性和大小都是可以预期的,有着确定性。
3,收益率。未来的钱显然必须大于今天的钱才能称其为投资。收益率不光要大于0,而且必须能够满足投资者内心所需的投资预期,或者投资成本。
围绕这3个概念,投资活动里面所有的理性行为都能找到解释。
为什么要追求安全?如何追求安全?
投资获利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投资过后获得稳定的现金流回报,例如利息,红利,租金,权利金等等收益。
第二种是没有现金流回报,但是资产本身获得升值。当然,更多时候是两种方式都有。
显然为了获得稳定的现金流回报,本金必须是安全的,不能蒸发为0,那样就没有稳定现金流了。同样安全也表现在资产是升值,而不是贬值上。因为经历漫长的时间,这些现金回报和资产品的升值,在复利(利滚利)作用下,可以取得非常巨大的成长。所以说投资的本质就是复利作用。
复利成长的一个特点就是,如果中途出现大幅度亏损,哪怕只是非常少的次数,就会大幅度降低总体收益率。所以追求高收益率必须是在安全不亏损的情况下进行的。在满足这一条件后,再谈复利率的高低,还有持有时间长短的问题。
追求安全的方法,就是对于投资标的和投资过程,还有投资获利的原理都非常了解清楚。获利必须是一种大概率事件,才能去追求。而对于大概率事件的分析决不能忽略小概率事件的可能性(风险性分析)。对于那些嘴巴里面说“一定,肯定,100%,绝对”等词汇的人,显然不是合格的投资者。因为这些是情绪化的词语,是没有经过大脑仔细考虑分析随口而出的词语。投资既然是追求未来收益,未来本身就是不可预测的,那么风险性就一定存在。即使是最安全的投资例如存银行,人类历史上银行倒闭的例子比比皆是。
在了解什么是潜在风险的情况下,安全投资就是要规避风险。富贵险中求这种句子,一听就是破落户投机倒把用的词语,真正能够常年在市场上存活的巨富,都是富贵稳中求,慢中求的。贩毒比卖药赚钱,但是靠贩毒成为真正巨富的概率远低于靠卖药。同时贩毒枪毙或者损失财富的概率也远高于卖药。就是这个道理。追求高风险高收益的赌徒,存在一个数学上叫“赌徒自毁”的概念。也就是说高收益即使在短期获得,也会由于高风险而最终损失掉。
同样的可预期性来自于同一个东西,就是对于投资标的物和投资方式的了解。作为投资而不是赌博,
接下来就是收益率的讨论。投资既然是为了未来的钱放弃眼前的钱,那么就必须明白一个折现率的问题。简单说,就是
对于一个期待通过投资,安全稳定的获得个人或者家庭财产增长的人,必须首先确定自己所追求的收益率是多少,然后去现实社会中寻找这种收益率存在的可能性,和风险性,最后确定投资标的物和投资手段。然后,必须时刻关注和统计自己的收益情况,看看自己是否真的完成了自己的目标。去定一个无法完成的目标毫无意义,而不停的更换投资目标和投资实践,会消耗大量的时间成本。别忘记今天的每一块钱都比未来的一块钱值钱,时间是有巨大的成本的。深刻了解这点,可以督促人赶快行动起来。
人性是非常有意思的,你会看见很多人存着年复利2.6%的定期存款,嘴巴里说26%的收益率已经很好了,干的事情却是恨不得每个月都赚26%。一个内心不坚定的人,无法做到知行合一,思维,情绪和行为这三点完全不在一直线上。人面对利益的诱惑总是那么愚蠢,很多时候很快就忘记掉自己原始的目标和策略了。这样的人,永远无法真正实现自己的目标。
如果我们从房地产和股市这两个最容易获得的投资手段来看,我们可以这样分析:
房地产
1),安全性。房地产的风险性来源于灾害,法律问题,还有就是突然的房地产泡沫破裂。
2),可预期性。房租收益的%比,直接和周围的经济环境和自然环境有关。
3),收益率。以中国目前的大部分城市而言,非商业地产的收益率只有3%左右。而房地产增长的收益率可以认为是平均7%-10%。这样复合收益率就是10%-13%。
大家都知道,没有人买房子期待10年涨10倍的,原因是这种高收益不可持续,或者只有在很特定的环境下才会获得。历史告诉我们,房地产大概是10年翻倍的趋势,也就是年复利7%左右。这种收益率是可以期待,可以获得的。
股票
1),安全性。股票的风险来源于企业倒闭,或者经营的大幅衰退,经济环境造成的股神崩盘等等。
2),可预期性。股票的红利收益和涨价直接和股市所在的大经济环境相关。
3),收益率。股票的红利收益1%,每年获得20%左右的成长是可以预期的。在中国这个环境里面,指数本身的成长率就非常高,也就是说追踪指数的收益率往往就可以接近15%了。
也就是说,股票投资是完全可以做到16%年复利以上,或者说5年翻倍的。历史也告诉我们,美国长达百年的投资史中股票始终跑赢房地产,大概在复利上要赢2-3%。而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速度更加惊人,年复利超过23%。
策略:
对于房地产,通过寻找优质的房源,通过在房市萧条的情况下购入房子,通过贷款获得的杠杆,可以低成本的拥有一套可以放租的房子。而通过对房子最合理的装修等等,就可以让房子开始为自己带入稳定的现金流了。同时当市场复苏的时候,房子的升值会带来比较优厚的回报。什么时候考虑卖出?很简单,当房子卖出获得的现金差价,按13%的收益率算,其收益已经超过房租收益,那么就应该卖出兑现成现金,然后寻找下一个13%收益率的投资机会。这里13%是投资者追求,并且认为自己可以获得的最低收益率。
对于股票,通过筛选优质的股票,在市场低迷的时候买入,低成本的获得筹码。然后稳定的获得红利收益直到市场复苏,或者股票的内在价值获得兑现。什么时候考虑卖出?很简单,当股票的当前价格,远超过股票的合理估值然后按26%的复利成长3年获得的值,那么就应该卖出兑换成现金。因为即使现在卖出后踏空3年,仍然可以获得26%的合理回报率,而那只卖出股票仍然没有脱离高估的危险区。经济活动和股市都有周期性,所以高位卖出和低位买入是最基本的获利手法。26%是投资者认为自己追求,可以获得的最低收益率。
在房市里面有房奴,股市里面套牢的或者亏损的投资者比例都非常大。尤其是股市,历来70%的投资者都是亏损的。所以任何人做出投资决策前,都必须先考虑一个个人能力,知识,心态,操作水平等等,会让自己在竞争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层次的问题。未投资,先考虑亏损,投资目标等等问题。总之绝不能盲目投资。
前一篇:公式推导,如何去看待高成长企业
后一篇:股指会破7000点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