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19”救市行情中表现强劲的海通证券,最近却是交上了厄运。从10月29日到11月7日的8个交易日里,该股股价暴跌了42.61%,成为A股市场的“下跌明星”。而同期的上证指数基本上处于横盘整理状态,并未出现大幅下跌的走势。
海通证券的暴跌令人瞩目。不过,尽管海通证券短期的跌幅超过四成,但根据有关市场人士给海通证券作出的6元估值来看,海通证券的暴跌似乎还远到头。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海通证券的暴跌呢?海通证券的暴跌又跌出了一些什么呢?
首先,海通证券的暴跌跌出了包括大小非在内的限售股的杀伤力。进入2008年,随着“锁一爬二”股改政策的实施,有越来越多的大小非加入到解禁股的行业。大小非的上市流通给股市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并因此成为今年股市持续下跌的重要原因之一。但遗憾的是,对于大小非的这种危害性,部分市场人士以及主管部门的负责同志仍然认识不足。认为大小非并非洪水猛兽,认为中国股市下跌的原因不是大小非,以致管理层出台的有关大小非的政策也是隔靴骚痒,在救市政策的出台上也没有拿出针对大小非减持的有效政策出来。
这一次海通证券的暴跌充分证明了大小非的杀伤力。因为海通证券暴跌的原因就是包括大小非在内的限售股解禁的压力造成的。虽然目前海通证券的流通股份只有23385.92万股,但在11月和12月两个月间,海通证券将有大规模的限售股解禁上市。其中11月21日将有12.89亿股解禁,12月21日有1.6亿股解禁,12月29日,海通证券则有20.69亿股解禁。3次解禁后,海通证券流通股本将在年内增加35.18亿股,较现在的流通股数量增加15倍多。其中,仅本月21日起,海通证券流通股数量就将增加5.5倍。而更加重要的是,12月29日海通证券解禁的20.69亿股是大小非股份,其持股成本甚至不足1元,面对上周末海通证券12.64元的收盘价,大小非仍然有暴利可赚。这就是造成海通证券近期暴跌的最主要原因所在。一些市场人士将海通证券的估值定位于8元、7元、6元,其原因也在于此。因此,海通证券的这次暴跌无疑让我们看到了包括大小非在内的限售股的杀伤力之大。
其次,海通证券的暴跌也跌出了上市公司股本结构的畸型以及中国股市制度的畸型。翻开海通证券的股本结构,投资者不难看到,海通证券的总股本高达822782万股,而实际流通A股只有23386万股,仅占总股本的2.84%。用如此少的股份来流通,这如何不造成海通证券股价的高估?如今,大量的限售股要解禁了,这2.84%的股份又如何承受得了,股价只能是向下暴跌了。因此,海通证券的暴跌暴露了上市公司股本结构的畸型,中国股市制度的畸型。
此外,海通证券的暴跌也跌出了机构投资者的“伪价值观”。回想一年之前,在价值投资的旗帜下,以投资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对海通证券进行暴炒,将股价炒高到了68元之上。而如今,又同样还是机构投资者,面对大小非却又对海通证券进行了大规模的抛售,而这时的股价却只在30元左右(复权价)。所谓价值投资实在不能自圆其说。并且,去年11月海通证券向部分机构投资者进行了一次定向增发,增发价格高达35.88元/股(摊薄后为17.94元/股),但如今海通证券的股价最低跌到了12元附近,有关市场人士的估值甚至达到了6元,足见当时参与海通证券定向增发的机构投资者根本不是价值投资,而是在“碰运气”,海通证券这一跌就让这些机构投资者现出了投机炒作的原形。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epaper/nfrb/content/20081111/ArticelB03005FM.ht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