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是中国南车网上发行的日子。虽然中国南车的发行价区间确定为每股人民币2.10元-2.18元,但从以往的发行惯例来看,中国南车最后的发行价也将定位在发行价区间的上限,即每股2.18元。
中国南车选择在目前发行是非常不合时宜的。这种不顾及市场承受能力、不考虑投资者利益的做法,是不应该提倡的。特别是在当前管理层全力维稳的情况下,中国南车的发行更应该受到限制。实际上,正是由于错误地选择了发行时间,中国南车为此付出了不菲的代价。该公司的招股文件显示,本次A股发行中国南车原计划集资所得约89.7亿元,但从目前实际发行的情况来看,该公司的实际募资将不超过65.4亿元,少募资24.3亿元,缩水27%。这也算是市场对中国南车发行的一种“惩罚”了。
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国南车的发行也因此变成了“双低”发行,即低价发行与低市盈率发行。中国南车每股2.18元的发行价格,不仅为全流通以来新股发行价格最低,而且也是1993年12月2日以来的最低首发价格。而这一发行价格所对应的市盈率,按本次发行前上市公司股本计算仅为11.22倍;按本次发行后总股本计算为16.03倍,这也是自去年2月柳钢股份首发上市以来,大盘股发行市盈率的新低。投资者一再呼唤的这种“双低”发行,在境外股市里其实只是一种常态;但在我国股市里的出现,却是出现在股市大幅下跌之后,出现在股市极其疲软之时,出现在投资者承受了巨大的投资损失之后,这叫投资者是喜还是悲呢?
“双低”发行是笔者一贯的主张。不过,“双低”发行出现在目前这种市况下,笔者除了深感无奈之外,剩下的就是遗憾了。无奈的感觉,很多投资者都会有。而对中国南车“双低”发行感到遗憾,恐怕有人要感到困惑了。
之所以对中国南车的双低发行感到“遗憾”,不是说中国南车的发行价低了,募集资金少了,因而感到可惜。笔者感到遗憾的是,中国南车的低价发行并没有与大小非问题的解决有机地结合起来。如今大小非问题已成为股市的一个拦路虎,但实际上如果从新股发行时就切断大小非的来源,那么大小非的问题就可以顺利地解决了。而这个前提条件就是建立在新股的低价发行上。
以中国南车为例,2.18元的发行价显然并不高,用这样的发行价格与大小非接轨,作为市场来说,基本上是可以认同的。而作为大小非来说,有了100%的溢价,这也是市场对大小非历史贡献的认同。如果此时允许大小非一起上市流通,那么,股市里就不存在大小非的增量问题了。如此一来,大小非问题的解决就很容易。
而且,允许大小非在上市时一起流通还有两大好处。一是可以让发行价变得更加合理。在大小非一起上市流通的预期下,中国南车的发行价肯定会低于2.18元,股票的发行价格更加体现出股票的投资价值,从而抑制发股公司的圈钱行为。二是可以抑制二级市场的投机炒作,使新股二级市场的定位更加合理,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投资风险,使二级市场变得更加理性。
但遗憾的是中国南车的发行并没有作出这样的安排,而且中国股市也没有这样的制度安排。如此一来,尽管中国南车是“双低”发行,但这并不排除中国南车上市后受到市场炒作,进而推高股价的可能。如此一来,中国南车二级市场的股价还是会被炒高,进而增加股市的投资风险;另一方面大小非问题还是没有解决,等到大小非以后再上市流通时,又难免引发股价的破动,给股市带来不必要的风险。这也正是中国南车的“双低”发行叫人感到遗憾的地方。中国股市制度的不完善,在中国南车的发行中也得以充分体现。
http://www.nbd.com.cn/_NewShow.aspx?D_ID=118041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