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2007年的过去,2007年中国股市的各项“业绩”也相继揭晓。中国上市公司市值总额达到32.7万亿,成为全球第四大证券市场,涨幅全球第一;A股IPO融资额达到4473.32亿,居全球第一;沪深股市总融资额突破8000亿元大关,超过了2000年以来7年融资总额7787亿的水平。面对如此辉煌的数据,难怪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祁斌日前在杭州不无自豪地表示,我国A股市场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融资市场,在过去的2006年、2007年,中国资本市场实现了令全世界瞩目的增长,中国正在走向“资本大国”。
成为“资本大国”,这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目标。2007年中国股市的各项数据表明,A股市场确已经历了从小到大的过程。面对中国股市的发展,成绩固然值得肯定,但我们却没有必要以“资本大国”自居,更没有必要为“资本大国”沾沾自喜。正如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日前所指出的那样,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还任重道远,现阶段还不够健康,还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需要认真研究解决。而就目前A股市场所成就的“资本大国”而论,我们的“资本大国”是存在很大的泡沫,甚至是建立在中国股市不成熟的基础上的。
2007年A股市场的市值猛增,其原因有三。一是大股本的新公司发行上市,带来了A股市场市值总额的大幅增长,A股IPO全球第一也证明了这一点。二是A股市场的高估值,新股的超高价发行。国外成熟股市的市盈率水平通常不到20倍,一些大型蓝筹公司的市盈率只有10几倍。而A股市场新股发行的市盈率就达到了30倍以上,二级市场的市盈率更是达到了60倍、70倍。这种高估值、高定价,即表明了A股市场的不成熟与非理性,同时也意味着国内投资者利益上的牺牲。三是市值计算有失真实,用占比极小的流通股份价格来计算全部股本的价格。最明显的如中石油,其总股本达到1830亿股,但目前流通股份只有30亿股,占总股本的1.64%。但在计算市值的时候,我们就是用这30亿流通股的价格来代替全部股本的价格。这种计算方法上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
更加重要的是,虽然2007年中国股市取得了大发展。但广大投资者并没有取得相应的投资回报。2007年A股市场涨幅高达96.66%,蝉联全球第一,但根据《中国证券报》所进行的“2007年度投资者收益情况网上有奖调查”显示:2007年仅有48.65%的投资者在股市获利,超过50%的投资者没有获利甚至亏损。这其中有18.61%的被调查者表示其年度亏损在20%到50%之间,有16.61%的人亏损在10%左右,更有2.44%的被调查者表示其亏损超过50%。因此,面对投资者2007年的大量亏损,面对一只中石油上市就套牢资金超过1700亿元的事实,我们实在没有理由为“资本大国”感到沾沾自喜。相反,为了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精神,中国股市更应该要对某些损害广大投资者利益的做法进行深刻的反省。
http://qjwb.zjol.com.cn/html/2008-01/12/content_19487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