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证所与证监会分别就中石油暴跌问题召开座谈会,以探究中石油暴跌背后的制度原因,来自券商、保险公司和基金公司等机构的证券投资交易部门负责人分别参加了这两次座谈会。
召开这样的座谈会是很有必要的。最近两年,投资者对海外蓝筹公司回归A股市场充满了热情,其目的无非是希望这些公司的回归能够给A股市场的投资者带来分享这些公司高成长成果的机会。尤其是中石油,头戴着“亚洲最赚钱公司”的桂冠,过去给H股股东带去了丰厚的投资回报,因此,中石油回归A股市场,理应给A股市场的投资者带来良好的投资回报。但遗憾的是,这家亚洲最赚钱的公司,却成了A股市场上最套人的公司,有超过1700亿的资金被这家公司所套牢,投资该公司股票的投资者损失惨重。因此,中石油的暴跌,不仅破坏了该公司的形象,破坏了海归蓝筹公司的形象,而且更挫伤了投资者对海外蓝筹公司的投资热情。这对于海外蓝筹公司回归A股市场显然构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如何消除这种负面影响,避免中石油的悲剧在A股市场重演,这无疑是监管部门必须面对的问题。而通过召开座谈会来听取投资者的看法,这显然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不过,从管理层召开座谈会的具体做法来看,主要是听取机构投资者的意见,这其实也是管理层长期以来一贯的做法。这种听取机构投资者意见的做法固然可以让管理层了解到市场的某些情况,但也容易让管理层偏听偏信。毕竟目前的市场已经大了,机构投资者不仅不能代表广大中小投资者利益,而且在许多事情上,机构投资者与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还是冲突的,机构投资者为刀俎,中小投资者为鱼肉。如中石油的暴跌,机构投资者实际上是获利的一方,其中保险公司是最大的获利者,而中小投资者则是利益受到损害的一方。因此,管理层听取机构投资者的意见,特别是听取保险公司的意见,这又能够了解到多少真实的情况呢?而管理层偏听偏信的结果,就是出台的某些政策往往是保护了机构投资者的利益而牺牲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所以,为了切实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为了能够全面地掌握市场的真实情况,管理层不妨多听听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声音。
就中石油的暴跌来说,受害最深的是中小投资者。由于目前的新股发行已经形成机构投资者对新股发行份额的垄断,所以中石油网上发行的新股份额,绝大多数为机构投资者所夺得。中石油上市后的高开,带给机构投资者的是获得暴利的机会。相反,作为中小投资者来说,由于在一级市场上难以获得中石油的新股份额,为了获得投资中石油的机会,他们只能冒着巨大的风险到二级市场上去搏杀。因此,中石油高开低走的过程,也就是机构投资者一路派发中签新股的过程,也就是中小投资者一路买套的过程。而据有关资料显示,去年12月14日中石油跌穿30元整数关之日,个人投资者持有中石油的比例达到了81.5%。从这里不难看出,中小投资者才是中石油暴跌的最大受害者,他们对中石油的暴跌感受最深,因而最具有发言权。
不仅如此,中小投资者也是中国股市最庞大的一个群体。根据中登公司提供的证券帐户开户资料显示,截止2008年01月04日,沪深两市账户开户总数达到13932.44万户。考虑到沪深两市投资者的重复开户,投资者的实际开户人数也达到了约7000万人。这一开户数据显然是机构投资者所无法比拟的。因此,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投资群体,作为管理层来说,也有必要来认真地倾听他们的心声。更何况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国家将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具体到股市中来,就是要让这7000万的投资者更多地拥有财产性收入。如果管理层连这些投资者的心声都不能认真倾听,又如何来保护这些投资者的利益,让这7000万的投资者获得更多的财产性收入呢?
而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经过了十几年的磨练后,股市里有一批老股民已经伴随着中国股市一起成长起来了。并且,最近几年,伴随着全民炒股运动的兴起,也有一批高素质的投资者参与到股市里来了。不论是这些老股民还是高素质的投资者,他们对股市问题的观察与思考丝毫不逊色于机构投资者。他们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反映投资者的呼声,他们完全可以肩负起向管理层反映中小投资者意见与呼声的使命。
http://paper.cnstock.com/paper_new/html/2008-01/09/content_605172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