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之际,就在投资者满怀希望地憧憬着2008年股市行情的时候,市场上传来了赤子之心私募基金集体清盘的消息。该消息犹如一块巨石抛在平静的湖面上,在市场上激起阵阵波澜。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早在2004年2月20日,当A股市场还在漫漫熊市中挣扎时,赵丹阳率先与深国投合作发起第一只开放式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赤子之心(中国)集合资金信托,被誉为中国阳光私募第一人。在熊市背景下,该基金成立一年来净值节节走高,实际收益率为25.05%,超过上证指数近50个百分点。2005年6月,上证指数千点徘徊之际,赵丹阳撰文称,上证指数在未来3到5年内可以上涨到3000点以上。然而,与熊市中的赫赫战绩相比,赤子之心系列集合信托计划却在这轮牛市中频频踏空。深国投数据显示,赤子之心(中国)近六月增长率仅为8.61%。而成立于2007年2月26日的赤子之心(中国)2期成立以来的累计净值增长更是仅为20.43%。这与去年偏股型开放式基金动辄超过100%的年收益率相比相去甚远。为此,赤子之心公司选择了对旗下五只投资国内A股市场的信托基金进行清盘。
赵丹阳的行为无疑令人敬佩。环顾当今中国股市,能象赵丹阳这样主动清盘、知难而退的又有几人?不论公募还是私募,投资者看到更多的是基金经理们打肿脸皮充胖子,把自己打扮成“股神”的角度,不论股市风险有多大,他们都义无返顾地一往无前。即便是投资失败了,他们也会找出种种理由来搪塞投资者,总之,失败与基金经理们的投资能力无关。而赵丹阳显然并非如此,他不仅承认了自己在牛市中的踏空之举,并为自己所管理的基金的低收益向投资者致歉,而且还坦言,就我们的投资能力,已找不到既符合我们投资标准又有足够安全边际的投资标的,未来一段时间较难取得好的投资收益。因此,赵丹阳的勇气无疑是令人敬佩的,体现了赵丹阳本人的一片“赤子之心”。
其实,赵丹阳的“赤子之心”更体现在对投资者认真负责上。在意识到自己的投资理念与当前的股市并不相符的情况下,在意识到未来一段时间较难取得好的投资收益的情况下,赵丹阳选择清盘的做法,这本身就是替投资者负责的一种表现,以便投资者自由把握未来投资机会。而这种做法,对于赵丹阳来说,意味着巨大的利益牺牲。有业内人士为赵丹阳算过一笔帐,赵丹阳管理的这五只信托基金规模约为15亿元人民币,按照赤子之心的收入分配设置,赤子之心的收入来自管理费和绩效费用,管理费约为1.5%,而绩效费则为超额收益的20%。依此计算,被清算的五只信托基金2007年可提取的管理费和绩效激励总额约为一亿元。如今,这五只信托基金被主动清盘了,这意味着在2008年里,“赤子之心”将要损失这样一笔巨额的收入来源。而这样一笔巨额收入,正是其他的私募基金乃至公募基金所垂涎的。所以,赵丹阳对五只信托基金的主动清盘,体现了赤子之心公司对投资者的一片“赤子之心”。
不仅如此,赵丹阳对五只信托基金的主动清盘,还体现了赵丹阳对价值投资理念的“赤子之心”。赵丹阳之所以能成为中国阳光私募第一人,之所以敢于在2004年2月A股市场还在漫漫熊市时率先与深国投合作发起第一只开放式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赤子之心(中国)集合资金信托,正是看到了中国股市的投资价值所在。而赵丹阳之所以又在3000点附近时清空了股票,是因为赵丹阳认为这时中国股市的投资价值已经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3000点之后的行情已超出了赵丹阳所认为的价值投资的范围。这正如世界股神巴菲特对中石油的投资一样,巴菲特用价值投资的眼光抄了中石油H股的历史大底,又用价值投资的眼光以平均14港元左右的价格全部抛出了中石油股票,尽管中石油H股随后又涨到了20港元以上的价位,但那显然不属于价值投资的范畴了。所以,赵丹阳对五只信托基金的清盘与巴菲特对中石油的减持一样,都是对价值投资理念的一种坚守。
当然,赤子之心私募基金的清盘并不具备代表性。虽然作为一种个体行为,赵丹阳的清盘之举是值得肯定的,是在目前中国股市环境下的一种理性选择。但显然并非是唯一的选择。实际上,只要做好风险控制工作,2008年的股市还是存在一定机会的。而且即便是打新股,五只信托基金也能取得一定的收益。所以,赵丹阳的选择更是对价值投资的一种完美追求。而股市里并非只有价值投资,同样也存在投机炒作行为,更何况中国股市投机远远超过投资。因此,对于广大投资者来说,更应该学会如何在中国股市的环境下生存。毕竟广大投资者不可能都象赵丹阳一样远离A股市场而一心一意地去投资港股。所以,尽管赵丹阳的清盘选择是理性的,但对于A股市场的投资者来说,却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http://www.thebeijingnews.com/comment/jjpl/1050/2008/01-08/018@093642.ht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