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30”之后,股市总体呈现为一种“二八现象”,近期表现尤为明显。以刚刚过去的10月份为例,上证指数从9月末的5552.30点上涨到10月31日收盘时的5954.77点,共计上涨了402.47点,涨幅达到7.25%点。但就沪深两市个股而言却是跌多涨少,两市1500多只股票,上涨的只有239只,下跌的却超过1100只,演绎典型的“二八行情”。
这种“二八现象”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绝大多数的投资者在过去一个月里只赚指数没赚钱,甚至是亏了钱。这也意味着目前的大牛市实际上只是一种“蓝筹股牛市”,是与广大投资者的意愿相背离的。但尽管如此,在短期内要想改变这种“二八现象”是很困难的事情,这种“二八现象”在今后一个时期内还会继续下去。
众所周知,在今年行情的演变中,有一个非常明显的转折点,那就是“5.30”的暴跌。而在“5.30”之前,股市总体上表现为一种普涨的格局。但当时面对非蓝筹股的上涨,市场上讨伐之声不绝,认为股市鸡犬升天,认为股市正在制造泡沫,认为股市的风险正在加大,结果一轮轰轰烈烈的非蓝筹股的普涨行情,遭到了管理层的弹压。5月30日,财政部作出大幅提高股票交易印花税的决定,股市因此而连续暴跌。正是经过这次暴跌,股市热点发生重大变化,蓝筹股得以重新掘起。可以说,“二八现象”的出现正是政策导向的结果。
同时,也正因为有了“5.30”的暴跌,一些非蓝筹股在此次暴跌中遭遇重挫,投资者损失惨重,以至非蓝筹股的形象进一步受损。投资者远离非蓝筹股,而追捧蓝筹股,从而使得非蓝筹股的走势变得非常的疲软。大盘上涨时,这些非蓝筹股涨幅有限,甚至根本就不涨,而大盘下跌时,这些非蓝筹股也就成了下跌的先锋。这种走势又进一步动摇了投资者的持股信心,非蓝筹股稍有反弹,投资者就急于减仓出局。象本周三非蓝筹股的普涨也就仅仅维持了一天,周四又再次还原成“二八现象”。非蓝筹股这种越走越弱的走势,也从另一方面进一步促成了“二八现象”的出现。
而作为机构投资者尤其是投资基金来说,蓝筹股本来就是它们的最爱。一方面,蓝筹股的流通盘相对较大,适合于这些拥有大资金的机构投资者的进出;另一方面,蓝筹股的数量有限,这不仅省去了选股的烦恼,而且在各路机构投资者的扎堆之下,正好可以抱团取暖,就算行情有什么不测,这些机构也可以在蓝筹股里御寒。此外,机构投资者对蓝筹股的炒作还可以打出“价值投资”、“理性投资”等漂亮旗号来为自己正名,对上可以应对监管部门的监管,对下也可以忽悠广大的中小投资者,引中小投资者来追高。更何况经过“5.30”的暴跌之后,投资者对非蓝筹股已经寒心,于是投资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也就更加专注于对蓝筹股的炒作了。虽然这种炒作把蓝筹股也炒出一串串的泡沫出来,但在市场上没有更好的投资品种可供选择的情况下,这种带着泡沫的蓝筹股仍然还是机构投资者们的最好选择。毕竟在目前市场估值总体偏高,市场投资风险已大的情况下,这些机构更没有必要选择非蓝筹股来建仓,拥有蓝筹股才是积极的防御措施,毕竟它是各种机构抱团取暖的对象。
并且,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机构投资者更加要坚守蓝筹股了。因为股指期货的推出已经临近。而要在股指期货的角逐中占据主动,机构投资者务必要拥有大量的权重股(权重股基本上也就是蓝筹股)。在这种情况下,机构投资者更加不可能抛弃手中的蓝筹股,而转向非蓝筹股的炒作;相反还会大量增持蓝筹股。象最近工行、建行、中行、中石化的持续走高,就是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大量增持的结果,即将上市的中石油,因为其第一权重股的地位,同样也将成为机构投资者争夺的对象。如此一来,要改变目前股市里的这种“二八现象”,恐怕并非易事。
http://www.chinatimes.cc/zk/licai/2007-11-03/76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