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远洋的发行上市受到市场的关注。一方面是这家披着蓝筹股外衣的H股回归公司发行市盈率达到了98.67倍,创下A股发行市盈率的新纪录;另一方面是这家高市盈率发行的公司上市后再遭市场爆炒,股价市盈率最高达到230倍。
在管理层目前有意打压股指、消除股市泡沫的情况下,中国远洋的超高市盈率发行无疑受到质疑。但与2000年7月闽东电力的88.69倍市盈率发行,去年12月中国人寿的97.81倍市盈率发行一样,这种超高市盈率发行的出现都是市场化新股发行的产物,是市场化的发股政策在中国股市结下的苦果。
对于市场化发行,笔者从一开始就是持否定意见的。虽然从中国股市发展的大方向来看,市场化是中国股市的发展方向,市场化发股也是中国股市新股发行的必由之路,但至少从一个中短期的时间来看,甚至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股市是不适合走市场化发行的道路的。所谓市场化发行,不过是让新股发行公司最大化圈钱而已,它所损害的无疑是公众投资者的利益。闽东电力、中国人寿、中国远洋高市盈率发行的出现,就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尤其是闽东电力,由于经历过熊市的变迁,其股价曾长期处于发行价之下,公众投资者的利益也因此而受到严重的损害。
之所以说目前中国股市并不适合走市场化发行的道路,首先是因为中国股市并不是一个成熟的股市。中国股市总体上仍然没有脱离投机市的格局。中国股市以“炒”见长,而不是以投资见长。炒垃圾股,炒新股、甚至炒蓝筹股,象今年“5.30”之前股市对垃圾股的炒作就是中国股市投机市的最好见证。而正是在这种投机炒作的氛围里,中国股市炒出了“新股不败”的神话。如此一来,新股发行价再高投资者也敢买,于是在投资者的哄抢下,新股发行价越发越高,表现在市盈率上就是中国远洋这种超高市盈率的出现。而这样的超高市盈率在国外成熟的股市里是不可想象的。
其次,市场化发行是要建立在中国股市完全市场化的基础上的。但中国股市显然还不是一个市场化的市场。不仅股市本身表现为一种强烈的政策市的特征,股市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干预;而且就新股发行本身而言,我们的股市所实行的是核准制,而不是注册制。股票上市受到各种条条框框的限制,上市公司仍然是一种重要的资源。而在一个本身就不是市场化的市场里实行市场化的发股,这显然是一件很滑稽的事情。
此外,作为询价机构来说,他们本身也没有能力来为新股发行定价。他们参与询价无非是为了通过网下的配售来更多地捞取一些新股发行的份额而已,以便新股上市后能到二级市场套现。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询价机构有能力为新股定价,中国远洋能发出98.67倍的市盈率出来吗?
正是基于中国股市市场化发股条件的不成熟,因此在这种不成熟条件下推出的市场化发行就在股市里上演着荒诞。一方面股市呼唤着蓝筹股的上市,但另一方面在这种市场化的发行方式下,蓝筹股还未上市就已失去了投资价值。一方面管理层要对50倍、60倍市盈率的股市进行调控;但另一方面却又任凭近百倍市盈率的新股发行上市,把更大的泡沫推向市场。尤其是在H股回归、红筹股回归的大背景下,A股的发行定价甚至被境外的投资者所“逼宫”,成为境外投资者套现的手段,甚至就连国内投资者的利益也因为这市场化的新股发行而流向了境外的投资者。
所以面对中国远洋的超高市盈率发行,该是好好地反思我们当前的新股发行政策的时候了。笔者以为,这种任凭新股发行市盈率一再走高的市场化发行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中国股市的市场化发行必须是在管理层调控下的新股发行,而在这种调控模式下,新股发行的市盈率应该控制在20倍以下。
http://www.nbd.com.cn/_NewShow.aspx?D_ID=73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