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查违规资金不必选在股指高位时

(2007-06-21 06:58:38)
 

                
    银行业的清查违规资金入市一事在经过了N次打雷之后,终于在6月18日下了一阵雷阵雨。当天,中国银监会宣布,银监会决定对被企业挪用信贷资金的8家银行分支机构进行行政处罚。其中,对交通银行北京分行和北京银行等2家机构将给予罚款和其他行政处罚,对招商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等6家银行驻上海部分分支机构罚款、暂停部分业务和拟取消高管任职资格的处罚。而这一天的大盘收在了4200点之上。

    对于银监会的这一举措,市场自然而然地把它视为了政策给股市降温的信号。一来是因为目前大盘所处的4200点区域非常敏感。因为“5.30”暴跌之前,当时的大盘就处在4000点之上的区域。当时证监会两次发出“买者自负”的风险提示性信号,银行方面还非常罕见地打出了宏观调控的“组合拳”。最后财政部终于在5月29日的深夜作出了上调证券交易印花税的决定,股市因此而暴跌900多点。

    二来管理层在调控股市之时,差不多每一次都要动用“清查违规资金入市”这根皮鞭来抽打股市。最明显的一次就表现在今年一月末、二月初的股市挤泡沫之时,当时的股指正逼近3000点这一当时的股市高位,市场上关于泡沫的争论正浓。而就在当时,严查违规资金进入股市就是空头一个最有力的武器,一份名为《关于进一步防范银行业金融机构与证券公司业务往来相关风险的通知》在市场上广为流传。所以,当这一次银监会终于向被企业挪用信贷资金炒股、炒房的8家银行分支机构进行行政处罚时,投资者自然就会联想起这是管理层给股市降温的一个政策信号。

    这种现象的出现显然是不正常的。对资金活动进行监管,这是银行业很正常的一项日常监管工作。作为银行资金来说,如果是违规入市炒股,这是明显不能被允许的,是应该予以查处的,并且是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能姑息养奸。但银行业这种正常的日常监管工作,却被紧紧地与股市的调控联系在了一起,甚至每当股指处于一个高位之时,总有人会拿出“清查违规资金入市”的皮鞭出来把股市抽打一番,这就不能不令人夷非所思了。这实际上是对银行监管的一种误导,仿佛银行对违规资金入市的监管只限于股指走向高位之后,是与股市风险的大小紧密联系的,股市风险较小的时候,银行就可以放任违规资金的入市了,这显然不是银行监管的真实含义所在。

    不仅如此,清查违规资金入市问题每每安排在股指高位时推出,这对有关的当事人来说也是一种误导。作为银行方面来说,往往会误以为只是股市风险太大的时候,清查违规资金入市问题才会被提及,因而在股市风险不大的的时候,往往就对违规资金入市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在股市风险增大的时候,收回这笔资金就可以了。而作为贷款人来说同样会产生类似错觉。

    更重要的是,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利于股市健康发展的,是股市人治而不是法治的一种表现。中国股市发展到今天,需要倡导的是市场化的道路,把股市的事情交给市场来解决,交给股市自身来解决。但每当股指走向一定的高位之后,管理层总要拿出清查违规资金入市问题来把股市鞭打一番,这不仅是让股市来替银行业的监管不力来买单,更是中国股市人治与政策市的重要烙印。为此,投资者不禁心中生疑,股市里之所以总有那么一些违规资金入市,莫非是管理层有意为将来的某一天打压股市准备的?因为一旦银行业加强了日常监管工作,再也没有违规资金入市了,那么,届时管理层在打压股市的时候不是少了一项有力的武器么?但愿这只是笔者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http://www.nbd.com.cn/_NewShow.aspx?D_ID=7159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