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健康股市离不开规范化监管

(2007-06-13 11:07:40)
                
    “5.30”暴跌引发起市场对股市健康问题的思考,究其原因在于,此次上调证券交易印花税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为进一步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不可否认,上调证券交易印花税等必要的行政干预措施对股市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比如,此次上调证券交易印花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5.30”暴跌前股市疯狂的一幕,投资者尤其是新股民的风险意识也因此得以增强。但尽管如此,笔者以为,要促进股市的健康发展,更重要的还是要依靠规范的市场监管手段,没有规范的市场监管就不可能有健康发展的股市。

    “5.30”暴跌前的中国股市之所以会出现相对疯狂的一幕,股市中之所以会出现某些不健康的因素,归根到底是由于股市监管的不规范所造成的。

    作为规范化监管来说,它首先应该是及时的。但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股市监管显然具有明显的不足。因为长期以来,监管不及时似乎成了中国股市的“老传统”,“秋后算帐”更是中国股市监管的常用手法,以致股价操纵、内幕交易、违法违规资金入市等各种违法违规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的查处,从而使得股市里各种投机炒作盛行,违法违规的事情不断。虽然今年以来,在杭萧钢构事件的查处上,我们的监管部门启动了快速反应机制,但我们的快速反应机制也较市场的变化情况慢了不知多少节拍。因为监管部门出击杭萧钢构事件时,杭萧钢构的股票已经在二级市场上连续拉出了十个涨停板。在这一方面美国的监管部门无疑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今年5月发生的道琼斯收购事件,美国监管当局仅仅只用几天时间就查明了事情的真相,并对涉嫌内幕交易的一对香港夫妇提出起诉,不仅要求交出非法获得的818万美元收入,而且还要承担相关民事罚款。因此,尽管美国监管当局没有“快速反应机制”一说,但他们的快速出击较之于中国股市监管者来说不知快速反应了多少倍。

    作为规范化监管来说,它同时也应该是有力的监管,是能够对各种违法违规行为构成有力打压的。但这一点又是中国股市监管的短板所在。如今年证监会对杭萧钢构事件的查处,一个在股市里影响巨大,甚至是十分恶劣的杭萧钢构事件,结果证监会最后仅仅只是对杭萧钢构及单银木、周金法等责任人分别给予警告,并共计处以110万元罚款。这种处罚不仅对于杭萧钢构公司及单银木、周金法等责任人只是“毛毛雨”,对于那些通过内幕消息交易而获得数以亿计收入的违法违规者来说,更是微不足道。这样一种“挠痒痒”的处罚对于市场上的各种违法违规者来说无疑是一种鼓舞,以至证监会对杭萧钢构的“处罚令”变成了该公司股票在二级市场再次疯狂上涨的“发枪令”。

    作为规范化监管来说,它必须是保持一定连贯性的,而不是朝令夕改,或前后矛盾,玩监管“变脸”。在这个问题上,中国股市的监管又存在着不足。比如在本轮牛市中,股市管理层乃至高层人士,实际上一直都是唱多的。证监会的官员不仅在今年2月初平息了股市泡沫的争论,拉开了股市又一轮疯狂上升行情的序幕;而且就在发出“买者自负”警示的情况下,证监会负责人还在给投资者吃定心丸,认为“全民炒股可能并不很严重”。而国资委的有关官员更是表示,全民炒股是天大的好事;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负责人称,股市有泡沫不是坏事,为狂热的股市火上浇油。然而就在这些“名人名言”在股市里鼓舞人心的时候,财政部却当头泼来一盆冷水,上调证券交易印花税为过热的股市行情降温,这种监管方式显然令投资者无所适从。

    正是基于我们的股市监管存在上述诸多不规范之处,这就终于酿成了“5.30”暴跌前股市过热的场面。因此,尽管从短期来看,采取必要的行政干预措施也是有利于股市的健康发展的,但从中国股市长远的发展来说,股市要健康发展,关键还是要加强我们的股市监管工作,使股市监管步入规范化监管的轨道。实际上只要股市的监管工作步入了规范化监管的轨道,那么任凭股指爬得高一些、走得远一些,也都无妨。
 
    
http://www.cet.com.cn/20070613/SHELUN/200706133.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