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终于又攻克了2000点。但与6年前的7月26日中国股市首次攻占2000点时的情况不同,此次攻占2000点,市场并无喝彩声。不为别的,就因为在此次攻占2000点的过程中,绝大多数的投资者并没有赚钱。根据统计,在11月20日攻占2000点的日子里,当天上涨的股票为536家,未涨及下跌的股票达到1063家。
有人把这一现象归结为“二八现象”。并且认为,这一现象的出现表明中国股市已经告别了“搏傻”时代,因为中国股市不再是“牛市一来,鸡犬升天”的局面了。换一句话来说,这样的牛市才是正常的、健康的。
“牛市一来,鸡犬升天”的局面固然有其弊端的一面,但一个不能让绝大多数投资者赚钱的牛市,同样是不正常的,是畸形的。而且,“二八现象”更是一种“搏傻”。因为目前的“二”是在明处的,从“二”中买进自己所需要的股票,显然要省事得多,要的就是一个胆量。而“八”往往是在暗处,从“八”中买进自己所需要的股票,其难度远远超过从“二”中选股的难度,因此更考验投资者的智慧。比较这二者选择股票的过程,谁个更“搏傻”不是一清二楚了么?
当前“二八现象”的出现,显然不是中国股市的福音,更不是中国股市健康发展的标志,实际上它只是一种悖论。
不是说本轮行情的推动因素是中国股市股改的原因吗?说是股改促进了上市公司基本面的改善,说是股改促进了上市公司效益的提高。然而,股改是每家上市公司都必须完成的任务,而并非只限于20%的上市公司;而且目前已经完成或进入股改程序的上市公司已超过1200家,超过上市公司总数的80%。所以,如果真是股改的因素推动了股指上行的话,那么,股市应该是“八二现象”而不是“二八现象”。
不是说推动近期行情上涨的因素是上市公司业绩的好转吗?今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的业绩经过了大幅滑坡——止跌回升——大幅增长的过程,因此,市场普遍认为这是推动行情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既然是业绩拐点的出现,那么也应该是绝大多数上市公司业绩的提升,与此相适应的同样也应该是“八二现象”,而不是“二八现象”。因此“二八现象”显然没有反映出股市“晴雨表”的功能。
当然,也有人认为,恒指、道指也都是用少数的成份股来反映香港与美国股市的走势情况的,所以,由少数的指标股来决定A股市场的走势没什么不正常。然而,在这里我们应该弄清的一点是,我们所说的上证指数是一种综合指数,而不是成份指数。也许我们可以用上证180来反映沪市的走势,并用它来与恒指、道指相对应。但作为上证综合指数,却不能反映大多数个股的走势,这正常吗?
或许,在这里,我们还不应该忘记一位首席经济学家。还在今年“五一”之后,在股指攻克1500点、1600点的时候,这位首席经济学家曾撰文指出,大涨有违规律,并表示:短期内大量的资金涌进资本市场,除了推高股票价格,不会对股市的基本面有什么积极作用,反而会形成过多的资产价格泡沫。然而,就是这位首席经济学家,在股指到了2000点的时候,面对指数的大幅上涨,反倒不说泡沫了,而是认为“股市突破两千点,是投资者信心提高的表现,跟五年前的2000点相比,市场环境已经不能相提并论”,在这里笔者不禁要问:难道作为今年行情最重要指标股的中石化,其7元时的泡沫比10元(11月20日中石化的收盘价按复权计算为10.07元)时的泡沫还多吗?因此,“二八现象”到底正不正常,到底是不是“搏傻”,结论应该是不言自明了。
http://paper.people.com.cn/gjjrb/html/2006-11/27/content_12053860.ht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