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证监会下发的《再融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在市场上受到投资者的极大关注。本来,作为新老划断的第一步,再融资话题最近一直都是市场谈论的一个焦点。不过,近日投资者对《再融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关注与以往有着很大的不同。如果说此前投资者对再融资的关注是因为投资者对再融资有所戒备的话;那么投资者近日对再融资的关注,就完全是一种对《再融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认同了。
是什么促成了投资者对再融资态度的积极转变?是因为《再融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圈钱者吹响了宣战的号角。
我们的投资者无疑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投资者,他们明白事理,他们明辨是非,他们忍辱负重,他们舍身成仁。一直以来,他们之所以对再融资抱有戒心,实在是因为此前的再融资明显地打上了圈钱的烙印。一些上市公司为了圈钱,他们不惜采取做假帐的方式来欺骗投资者;还有的上市公司,不论企业发展需不需要资金,他们总是有事无事地来股市大量融资;此外,还有的上市公司,他们把融入的资金大量提供给大股东使用,形成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资金占用,危及上市公司自身的发展。因此,这样的一些再融资大大地伤害了投资者的感情,以至投资者对这种打上了圈钱烙印的再融资充满了痛恨。
但证监会近日下发的《再融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显然与以往的再融资有着本质的不同,它是向圈钱者下发的宣战书。从《再融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里,投资者不仅看到了再融资新政的变化,更看到了中国股市的希望。
对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额度进行压缩,这显然是深得人心之举。一直以来,股市里的再融资之所以沦为圈钱,其重要一点就在于,在许多上市公司的眼里,股市里的钱“不圈白不圈,白圈谁不圈”,因此,每次再融资,上市公司总是能多融资就绝对不少融资,能圈10个亿就决不只圈5个亿,哪怕这多圈的5个亿上市公司并没有合适的投资项目。针对上市公司这种圈钱心理,《再融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将上市公司再融资配股的额度由此前占总股本的30%降低至15%,上市公司配股的融资额度因此减少了一半,这对于抑制上市公司的圈钱意识显然是非常有利的。
不仅如此,《再融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更加深得人心之处还在于,该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控股股东必须参加配股,控股股东应事先承诺,认配的股份不少于其可认配股份的70%。可以说,这一条正击中了上市公司圈钱的要害所在。
上市公司的圈钱意识,归根到底来自于大股东的纵容,来自于大股东的圈钱意识。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原来的再融资政策里,大股东是无须参与到再融资中来的。“大股东举手表决,小股民掏取腰包”,这就是原有的再融资政策的真实写照。不仅如此,大股东不仅不用掏腰包,而且还可以从上市公司的再融资中侵占流通股股东的合法权益,坐享净资产大幅升值的收益。因此,这种圈钱似的再融资对于大股东来说,当然是多多益善了。大股东因此而纵容甚至唆使上市公司通过再融资来圈钱,自然也就不足为奇。
但把大股东也纳入到再融资的对象中来,并明确规定其认配的股份不少于其可认配股份的70%,如此一来,大股东的角色就发生了改变。因为如果大股东还是继续支持上市公司圈钱的话,那么,大股东自己就得带头掏腰包。大股东不仅难以侵占到公众投资者的利益,而且自己还要忍受上市公司的圈钱。这种做法对于大股东来说是有害而无利,因此,大股东自己都会带头反对。如此一来,象以前那种圈钱似的再融资就很难在市场上行得通了,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将有望恢复其融资的本来面目。面对这样一种新局面的即将出现,广大投资者当然是求之不得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