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的中国股市对于所谓的“创新”有着一种盲目的推崇,只要是没在中国股市上露过面儿的各种举措与方法,也不管它是否适应中国股市的国情,哪怕就是明显与中国股市的国情不符,有关的方方面面也都会以“创新”的名义弄到中国股市上来试点一番,比如,眼下的“存量发行”就是如此。
时间进入狗年,新老划断的脚步离市场越来越近。实际上也正是为了为推出新老划断作准备的缘故,目前一份关于新股发行与上市的文件《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草案)》稿就在投行人士手里流传,其目的无非是就相关事宜征求一下投行人士的意见。而正是在这份《草案》里,存量发行的口子被打开,因为《草案》规定,“经国务院批准,首次公开发行的股票,可以全部来源于现有股东持有的股份。”
就中国股市目前的实情来看,笔者是不赞成搞存量发行的,也希望管理部门对于存量发行一事能慎重考虑。笔者以为,目前在中国股市里推出存量发行是弊多利少,与中国股市的国情不符。
为什么中国股市十几年来一直都是搞增量发行?这是因为上市公司上市的目的就是为了从股市里融资。因为企业在等米下锅,需要从股市里圈到钱。而只有增量发行才能解决这个问题。相反,存量发行则根本达不到这个目的。因为存量发行只是将原来老股东的股份再卖给市场投资人,所得资金归发起人股东所有,上市公司难有利益可言。而既然如此,上市公司又何须劳神费力搞上市呢?进一步说,为了发起人的利益,企业花钱搞上市,这不明显是损害企业的利益吗?一旦存量发行成功,这损害的不就是公众投资者的利益了吗?因此,存量发行与中国股市的国情不符。
不仅如此,存量发行也于上市公司的发展不利。因为增量发行可以让企业从股市里融到一笔巨额的资金。这笔巨额资金的到帐,不仅可以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增加企业的净资产,更重要的是可以为企业的发展增添后劲。但存量发行却令上市公司一无所有。
不仅如此,存量发行还不利于保护公众投资者的利益。一方面,增量发行带给上市公司的巨资,在改善企业财务状况、增加每股净资产值、增添企业发展后劲的同时,也增加了股票的投资价值,而存量发行显然做不到这一点。另一方面,存量发行只是给了发起人股东一个退出的机会,而一旦发起人股东套现走人后,上市公司出现变脸情况,利益受损的就只能是公众投资者了。
此外,存量发行还增加了股市再融资的压力。本来上市公司股票上市的目的是为了融资的需要,但由于是存量发行,上市公司并没有融到资金,于是,存量发行的公司在股票上市后,再融资的要求必然强烈。如此一来,投资者就不得不为这类公司第二次掏钱了。因此,存量发行公司的上市,无形之中增加了股市再融资的压力,为“圈钱股市”再添恶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