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平庸的大杂烩 -- 《2012》

(2009-11-16 10:00:15)
标签:

电影

影评

2012

世界末日

娱乐

分类: 影评

                        平庸的大杂烩 <wbr>-- <wbr>《2012》

                          (这个海报也是吸引我去看的一大原因)

 

关于世界末日的电影,通常只有两个问题要问:那一天到来的时候,你会在哪里?会和谁在一起?所有什么人性、哲理、禅机等等的话题,说到底还是要围绕着这两个问题;视觉、听觉方面的特效,更加只是技术性的细枝末节。好的末日电影和不好的末日电影的区别就在于,看了之后,能让人在多大程度上思考这两个问题。

 

导演Roland Emmerich的profile很明显地表示了“下坡”的趋势:从1996年的《Independence Day》、1998年的《Godzilla》到2004年的《The Day After Tomorrow》和2008年的《10,000 B.C.》,唯一增长的只是电影中特效镜头的比例和技术水平。所以我对这部《2012》基本已经不抱太大的希望了,应该说是男主角John Cusack勉强把我“拉”进电影院的。

 

整部电影基本上就是近十来年各类灾难片的拼盘:不需要太敏锐的眼光,你也能看到《日本沉没》、《Titanic》、《War of Worlds》以及导演自己的《The Day After Tomorrow》的影子。至于有网友提到的圣经中的诺亚方舟的桥段,我只能说,这是所有西方国家的末日片中无法避免的,如果没有出现我才会觉得奇怪。导演似乎认为把所有这些电影的经典部分全部加到一部电影中,就可以创造出一部“青出于蓝”的佳作,然后最后的成品更像是一顿“海陆空”自助餐 -- 我们看到了各种特效,各种演员,各种内心戏,可我们仍然不知道导演到底想说明一个什么样的主题,-- 整个儿就是一个贪多嚼不烂。

 

John Cusack的演技再次被糟蹋了 – 原本他是一个极有潜质问鼎影帝的演员,但好像真的没有什么剧本缘,总是在错误的电影中扮演错误的角色,这次也是一样,这个潦倒作家的角色实在是跟Tom Cruise在《War of Worlds》的角色太过接近,演得好了是正常,演得不好就砸了。已经严重中年发福的他,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重新让世人认识他?

 

剧情方面也是流于俗套:坏人永远是白人;男配女配一定会各安天命地死掉,好留下男主女主一家人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被中国媒体炒翻了天的“中国拯救世界”,在我看来只不过是时下的一种时髦而已,就像当年“Gold Rush”的时代人人都在讨论如何去西部淘金一样。出现在本片中的类似的时髦还有:

1. “金砖四国”:巴西的里约热内卢骚乱,俄国总统奇烂的英文(当然还有“俄国造”的巨型飞机),首先发现世界末日即将来临的印度科学家,以及作为“方舟”基地的中国。

2. 黑人美国总统

3. 英勇的美国消防员

4. 西藏和藏传佛教

等等。

 

不过,还是应该每隔几年就看一部这种末日片,不为别的,就为了想想我一开始提到的那两个问题,对自己有好处的。

 

P.S.知识小测验:有没有人知道“喜马拉雅”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