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加坡的大公司是怎么裁员的?

(2009-03-13 15:39:02)
标签:

新加坡

金融海啸

裁员

汽车

工会

财经

分类: 时事评论

金融海啸仍然在咆哮,这一次轮到我们公司动刀了。之前公司曾经提出过放无薪假以达到减薪10%的目的,结果被工会(不知道是生产线工人的还是工程师的)给否决了。结果上个星期公司突然通知开大会,宣布了裁员计划。

 

“裁员”被用英文“Retrenchment”说出来,好像不那么血腥了,其实还不是那么回事。总之说是公司的大客户随时会向美国政府申请破产保护(就是大家一直在讲的那个美国汽车公司啦!),作为它的主要零件供应商之一,我们公司即便是美国以外的分公司如我们也受到影响还失去很多订单,所以要“retrench”至少20%。至于具体裁哪些人、如何赔偿,一概属于保密阶段,只说已经得到了工会和新加坡政府的同意。作为证明,还有一个来自政府部门的家伙发了几句言。而裁员的标准,也是很含混不清的“business needs”、“skill set”和“legal requirement”这几条,基本上谁都能被套进去。Anyway,刀子已经举了起来,就看落在谁头上了。

 

然后各个部门的经理召集自己的手下再开会,宣布裁员的步骤:

  1. 每个人都要当2009年3月13号(黑色星期五...)是自己在公司的last day,在那之前要带走所有的个人物品,删除公司电脑里的所有个人资料。
  2. 13号一早(我们部门是8点),每个人都要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等老板的电话,但是不准打开电脑。
  3. 电话一来,拎着电脑包(还有里面的一些公司的IT器材)去老板的房间拿一封信,告诉你有没有被裁。
  4. 如果你没被裁,马上拿着电脑包回家,下个星期一再来上班(等于13号放假一天);如果你被裁了,交出电脑、员工卡和其他所有公司财物,回家等人事部和财务部的“算账”通知。

于是乎过去的这一个星期,整个公司犹如二战结束前夕的柏林,人人都在清点自己的cubicle,销毁那些过时的技术性资料,光我们部门的四个家用洗衣机大小的shred box(把不要的文件丢进去,会有专人拉走销毁,不用自己一张张用碎纸机碎掉),几乎每天都会被装满。然后就是各式各样的告别仪式,聚餐、交换email和电话(大家都在公司的时候是没人关心你的私人email地址的)、合影留念等等。很显然大家对工作都没什么积极性了,但凡讨论工作时涉及到“下周”、“下个月”这样的安排,都会在后面加上一句“If I were still here then...”。

 

最后,这一天终于来临了。每个人虽然表面上嘻嘻哈哈,但我不相信谁真的是毫无芥蒂地在等那个“凶铃”。就算是很senior的技术骨干,也不敢担保自己100%没事。我就亲眼看到一个40来岁的女同事进了她的老板的房间,坐下来拆开信封就开始讨论,足有半个小时(我们公司老板们的房间对外都是玻璃墙,一览无余),于是大家都知道发生什么事了...

 

终于轮到我了。说真的,连我自己也没想到,从自己的座位走到老板的房间这不到二十步的距离,我会觉得脚步如此沉重,尽管我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a.k.a.,开始投简历了...)。走进老板的房间,老板已经急不可耐地打电话叫下一个同事一分钟后过来,那么我不用看信也知道自己至少这一次算是躲过去了。很happy的样子跟老板说“see you next Monday”,然后背着沉重的电脑回家。走出大门,看到门外聚集了很多生产线工人,也不知是被裁了不满,还是留下了但在等其他工友的消息。

 

这样的裁员方式我还是第一次碰到,不知道说它是人道、注重隐私还是为了保护公司的安全。总之这一个星期大概全公司除了大老板没有谁真正能睡个好觉的。而且过得了这一关,谁又能保证公司不会依样画葫芦再来一次?我们公司在新加坡的员工有近千人,光我们研发中心(design centre)就有200多技术和管理人员,如果哪天公司玩个关厂什么的,铁定是这小小岛国的大新闻。所以,大家都知道该怎么做了?广东话说的,“揾定下份工”,与天下所有打工族共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