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慵懒的汶莱(四)

标签:
汶莱诗里巴加湾yayasan苏丹旅游 |
分类: 游记 |
走累了,到旁边的Yayasan购物中心里面逛逛。
Yayasan购物中心由四栋完全相同的东南亚风格建筑组成,中间围成一个广场,我们去那几天庆祝Hari Raya活动时搭建的景还没拆掉。据说Yayasan曾经是东南亚最大的购物中心,可现在连同在Bandar Seri Begawan市内的The Mall也比不上了。不过Yayasan有两个好处,第一是它正对着Omar,中央广场是拍照的绝佳地点,在广场周围几个餐馆吃饭时也可以看到Omar;第二是它有专门的reception,可以免费帮游客打电话叫出租车(Royal Hotel对非住客叫车还要收1毛钱的电话费...),出租车上下客的地点就在reception门外。
Yayasan里面的店跟新加坡大部分购物中心也差不多,比较有意思的是所有店面的招牌上都有阿拉伯文。
后来我们才知道,这是汶莱政府规定,凡是有英文的商店招牌,就一定要有阿拉伯文。其实阿拉伯文在汶莱真正“懂”的人大概仅限于清真寺的阿訇等宗教人员,普通老百姓最多也就是会念,但到底是什么意思就两眼一抹黑了(阿拉伯文是表音文字,把字母表背下来的话就会念)。
汶莱跟新加坡、马来西亚一样,政府机关和一些酒店都挂了“元首”夫妇的照片,只不过新加坡是总统夫妇,马来西亚是“阿公”夫妇,汶莱则是苏丹和王后(苏丹还有其他妃子的...)。不过出于小心,没敢对着他们的照片拍照,在路上看到一个大招牌上有苏丹的头像,偷偷拍了下来:
http://thumb19.webshots.net/t/69/669/4/59/94/2124459940040232619CKxHVL_th.jpg
毕竟曾经是英国的保护国,连街道的名称还留有当年的痕迹:
(“Jalan”是马来语的“道路”,也可以翻译成“走路”,上面这个路牌就是“伊丽莎白二世路”的意思)
汶莱虽说富有,但市政建设好像也仅限于主干道、旅游景点这些“面子工程”,我们去搭巴士的bus interchange附近就很残旧,跟吉隆坡、马六甲的老城区后巷差不多。
汶莱游记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