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风雨行进
风雨行进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659
  • 关注人气:25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朝阳喀左大城子塔

(2011-05-08 01:30:40)
标签:

文化

在辽宁朝阳喀左县大城子镇一高中院内,有一座著名的古塔,大家都称之为大城子塔。关于此塔的始建年代,一直说法不一。一说认为该塔为金代所建,依据是在塔附近曾发现金承安五年(1200)赵秉文所撰《利明精严禅寺盖公和尚形状铭所记》碑,从碑记中得知,精严禅寺为金代建筑,现已不存,但碑中未提该塔。在《大元大一统志》中,“精严寺,在利州西关,金大定间建”,也未提及此处有塔。一说认为该塔所在地为辽代利州城,辽代崇信佛教,基本上每州必有塔。因此,此次应是利州城的州塔。近年来,坚持此说的人越来越多。下面,先不管此塔到底是辽代还是金代的,先简要介绍一下该塔。

http://s10/middle/540c6848ha2b2fc51d749&690

塔为砖筑八角空心、七级楼阁式与密檐式相结合,维修前残高约34米。由塔台座、塔基座、须弥座、塔身、塔檐、塔刹六部分构成,维修前,塔刹已残损。

http://s10/middle/540c6848ha2b2fef4a5e9&690

塔台高一米五左右,以黄砂岩石块砌成,塔台之上是塔基座,基座共分三层,第一层为四层素面黄砂岩石条砌筑,每层砂岩均有内收,总高约为一米二左右。第二层为石砌两层小平座。第三层为三道砖砌束腰。塔基石条和砖砌束腰部位,按历史记载和形制上看,应属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在塔前建灵官殿时所补砌。

http://s16/middle/540c6848ha2b3018a18ef&690

须弥座共分四层,第一层破损严重,但重要的仍残存一些精美的砖雕。这些砖雕当是依佛经故事所雕的经变。

在须弥座的西面,保存五块砖雕,由南向北第一块砖上雕三个人,前一人短衣窄袖,双手举供品过头顶,后面两人宽袖长袍,作拱手礼拜状。第二块砖雕有十人,均作跪状。第三块砖雕一释迦牟尼佛,前后各有一侍者,佛前跪有八人,佛顶上雕有飞龙。另两块砖雕,一块是五人抬一类棺的方物;一块为佛涅槃像,佛前有八大弟子。

http://s8/middle/540c6848ha2b30419bc87&690

西北面砖雕全部保存,共八块。由南向北,第一块是帝后礼佛图。上方一祥云,祥去上端坐一佛,云下一男一女,一跪一立,均作礼佛状;第二块是三世佛,三佛均有身光,中间略大,两侧略小;第三块为瑞兽图,有瑞兽三个,亦在听佛讲经说法;第四块为祥云下坐佛,两侧有舞乐人物;第五块似菩萨像,背后有祥云;第六块似为佛降魔图;第七块、第八块为佛传法图。

西南面八块砖雕也全部保存,内容是佛教东传的故事内容。

北面八块砖雕全部保存,内容是佛灭度后,八国分舍利内容。

东北面仅存四块砖雕,内容是须弥山和佛传故事。

东面仅存一块,内容不清。

须弥座第二层是仿木的铺作,每面有转角铺作各一朵,补间铺作二朵,补间铺作为双杪五铺作。大部分铺作在维修前已残损,只有东面和北面保存一朵完整的。

须弥座第三层每面各有三个形态各异的狮子。中间正出,两侧面向中间。

须弥座第四层为砖雕仰莲,上托塔身。每面八瓣,大部分维修前残损。

此塔重点为塔身。塔身双层。具有明显楼阁式特点。这种双层阁楼式塔身特点极为少见,河北正定天宁寺凌霄塔与之有相似之处,只不过河北正定天宁寺凌霄塔下面为四层,根据19822月凌霄塔塔基下地宫出土的文物,可知正定凌霄塔原名慧光塔,始建于唐代宗(公元762—799),至宋庆历五年(1045)大修,金皇统五年(l145)重修,不知正定的凌霄塔和喀左大城子塔谁影响了谁,它们之间是否有技术上的传承关系。

http://s5/middle/540c6848ha2b309758a74&690
http://s1/middle/540c6848ha2b30b609b00&690
http://s12/middle/540c6848ha2b30d18689b&690
    塔身第一层南面正中设券门,通向塔心室。通过清乾隆四十五年时建的灵官殿后门登上踏道进入塔心室,在券门的两侧各嵌一块清乾隆四十五年维修的碑记。此处,在清乾隆维修前应为两浮雕天王,因嵌碑的需要,拆除。

http://s15/middle/540c6848h76ab81ec42ce&690
http://s14/middle/540c6848ha2b3152747ed&690
http://s9/middle/540c6848ha2b317555a28&690
    塔身东、西、北三面中间各设一假门,假门为券顶,并雕有门楣、门簪、门框、门槛。门为双扇,第扇门上各饰三排四行门钉。个别扇当年施工时,可能是施工者心不在焉,未数准,上面一排雕了八个,而下在两排竟雕七个门钉,也看不出分成两扇的样子。从残存的颜色看,假门当初曾刷红色。假门两侧各砖雕天王立像,天王身着铠甲,双手持鞭或剑,形象威猛。

http://s16/middle/540c6848ha2b31a32347f&690
http://s9/middle/540c6848ha2b31c0cd908&690

塔身西南、西北、东北、东南四个隅面第面各浮雕立式菩萨两个,菩萨脚踏莲花,身披天衣,头戴冠饰,衣着繁复,姿态祥和。各菩萨或手持莲花,或结手印,不尽相同,因保存不够完整,具体为哪尊菩萨,无法确定。

http://s12/middle/540c6848ha2b31f720c2b&690

塔身八角砖雕圆形倚柱,上承阑额和普柏枋,枋上置砖雕铺作。每面转角铺作各一朵,补间铺作一朵,补间铺作出四十五度斜拱,铺作之上为砖雕方椽,椽上瓦檐。大檐之上,又一层铺作,此层铺作与下面不同,每面补间铺作两朵,为双杪五铺作,不出斜拱。铺作之上,上托第二层塔身。

http://s12/middle/540c6848ha2b32298948b&690

第二层塔身结构与第一层塔身基本相同。只不过第二层塔身的菩萨与第一层略有不同,第二层塔身的菩萨当初均有身光,身着僧衣,头无冠饰,头顶在普柏枋上加饰小莲花宝盖,从残存迹象上看,此塔二层塔身最开始修筑时,应无菩萨和金刚,修完之后,再对塔身挖补菩萨,加饰身光和宝盖等。柱顶阑额与普柏枋之上,亦是一层铺作大檐,每面设转角铺作各一朵,补间铺作三朵,最中间一朵四铺作双60°斜栱单杪计心,其余两朵为双杪五铺作。铺作之上仍是方椽,上托瓦檐。大檐之上为密檐,每层密檐均有铺作承托。每面各有转角铺作二朵,三层、四层、五层补间铺作为一朵,六层、七层补间铺作为二朵。由于多年风雨侵蚀,六、七层塔顶残损严重。现为新维修的塔顶,至于为何修了八层。未弄清楚。

http://s14/middle/540c6848ha2b324afca1d&690
http://s11/middle/540c6848ha2b3265af07a&690
http://s4/middle/540c6848ha2b328a1eea3&690
http://s5/middle/540c6848ha2b32a3bd2d4&690
http://s1/middle/540c6848ha2b32c9e7a60&690
http://s2/middle/540c6848ha2b32f14d861&690
http://s13/middle/540c6848ha2b33228679c&690
http://s12/middle/540c6848ha2b33422049b&690
http://s1/middle/540c6848ha2b337e090d0&690

http://s2/middle/540c6848ha2b338b1be71&690
http://s10/middle/540c6848ha2b33b0caef9&690
http://s14/middle/540c6848ha2b33d39362d&690

http://s8/middle/540c6848ha2b3419db8c7&690

http://s6/middle/540c6848ha2b342308615&690
    《辽史.地理志》载“辽中京大定府所属,原为中京阜俗县,辽统和二十六年置刺史州,开泰元年升。属县一为阜俗县。唐末,契丹渐炽,役使奚人,迁居琵琶川。统和四年置县。初隶彰愍宫,更隶中京。后置州。”楼阁式与密檐式结合的塔在辽塔中极为少见。在河北正定天宁寺塔是楼阁式与密檐式结合的典型,其时代为宋金,极有可能该塔是受到利州城塔的影响。据其形制及历史记载分析,此塔当为辽代晚期或金代前期所建。据《塔子沟纪略》卷六古迹载,“大城子。降魔寺东去二百里距塔子沟七十里至大城子。昔年初有人烟时,树木成林,狼虎群聚,蒙古砍伐树木,柴薪四围堆积如城,以御狼虎,而人居其中,蒙古名为一客河屯。民人呼为大城子。东北里许旧有土城基址,东西长一百三十五丈,南北长二百丈,方圆几及四里。土城之西,大城子东,有大小两塔,塔之西北有庙基一处,古碑一座,首载利州精严禅寺,盖公和尚行状铭,后书承安五年八月立石,系金章宗时所建。又天成观前古碑一座,首载利州长寿山,系元顺帝至元二十四年所建。是土城旧基即古之利州城也。碑之西又一小塔,上有融菴和尚灵塔字样,至今民人有呼大城子为小三座塔者”。对于大城子塔的建塔年代,历来争论不一,将此塔始建年代定为金代的,大多依据《塔子沟纪略》上记载的内容。近年来,一些历史专家认为,辽代利州城地位较为重要,按辽代每州基本都建有佛塔的惯例,利州当年不可能不建塔。建筑专家通过该塔的型制,也认为其辽代风格明显,因此,遂将大城子塔始建年代定为辽代。该塔在2009年维修时,据维修人员介绍,在塔须弥座北面经变砖雕拆除过程中,发现砖雕里面有墨书题记,尽管有些模糊不清,但“奚王”字样清晰。据此认为,此奚王当为辽代徒迁此地的奚王。但奚族在金代依然存在,此题记,并不能完全证明此塔就是辽代所建。笔者通过现场调查分析,该塔的菩萨砖雕并非建塔之初原物,而是后世所补砌。此塔与辽塔从形制上截然不同,从塔身装饰上也差别较大,一般的辽塔均以佛为主要装饰题材,然后依次是菩萨、弟子、金刚、飞天等,此塔只装饰菩萨,无佛像,无辽塔常见的飞天,金刚却在这里成了装饰的主题,不知源于哪部佛教经典,也弄不清体现了哪一宗派的思想内涵。有人说,塔身装饰是八大菩萨,大概是从数量上来的,其依据并不充分。八大菩萨大多源于密宗,多取自《八大菩萨曼陀罗经》,或《药师经》,或《七佛八菩萨经》,或《舍利弗陀罗尼经》,虽名号略有不同,但基本上都是密宗经典,但此塔却看不出任何密宗特点,与辽代崇信华严,密宗,密显圆通的佛教思想出入较大。也许,此塔始建于何代,将永久是个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