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调整与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
(2009-07-30 06:48:25)
标签:
证券a股经济刺激奥巴马中国财经 |
分类: 中美关系 |
伴随着中国建筑的上市,7月29日A股上演了惊人的暴跌,在人们纷纷猜测暴跌的原因时,不应忘了,A股的调整与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之间微妙的联系。
无论是蝴蝶效应,还是辩证法,都会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许多看上去没有特别关系的事情,却存在着内在的关联。这一点,要从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举行的时机说起。
很巧的是,美方举办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之时,也正是奥巴马上台半年,以及经济刺激计划出台半年的时间点,同时也是奥巴马执政的“蜜月期”告一段落之际。对奥巴马政府来说,救市的第一阶段任务已然达成,那就是恢复和提振美国的经济信心,也即起到“止血”作用。接下来,该转入“造血”阶段了。
从奥巴马近期支持率下降可见,“蜜月效应”已逐渐淡化,民众对不明朗的经济前景仍然十分忧虑,也迫切希望看到奥巴马新政对于实体经济和民生的实际刺激作用。而美国媒体、学界和商界,也普遍认为暂时不宜盲目追加新的大规模经济刺激,而是要将现有的计划落实并使之见效。换句话说,就是利用现有的资源,将救市效益最大化。
在这种情况下,奥巴马政府迫切需要为美国经济寻找新的动力以及“出口”,与中国加强合作,便成为关键的环节。这一点,从奥巴马政府高调和精心准备对话,乃至在“绿色经济”等方面做好层层铺垫即可看出。
与此同时,奥巴马政府也将国内改革重心,放在了全民医保等问题上,一方面是为了保证国内的稳定,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顺势推进这一民主党人津津乐道的改革,完成克林顿政府未竟的大业。
奥巴马政府对新政的总结,以及下一步的整体设想,对中美关系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从此次对话取得的诸多成果可见,美国很希望与中国互敬互助,共同克服金融危机的挑战,以求尽早实现经济复苏,乃至更上一层楼。这也在客观上为中美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而中方也完全可能在奥巴马任内取得市场经济地位和美国对华高科技出口管制等方面的突破。
不仅如此,奥巴马政府乃至美国社会对经济刺激计划得失的讨论与评估,对中国也有很大启发。有意思的是,对话举行前夕,也正是中国股市和楼市迭创反弹新高之际,而中国的经济刺激政策也已出台大半年了。此时,中国政府需要考虑的,不仅有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问题,也有新的(泡沫)风险防范问题。如果我们的信贷资金不能有效落实,并产生实际效益,反而被大量借用或挪用在股市和楼市炒作上,则不仅无法充分达成经济刺激目的,还会面临新泡沫一旦破灭所带来巨大冲击波。
在另一方面,中国也有必要在社会保障、医疗改革等方面下功夫,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不仅有助于民生和社会稳定,而且也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勃兴。而这也要求信贷和投资要好钢用在刀刃上。
事实上,细心的人应该已经发现,近期管理层频繁给出了货币政策可能微调的信号,而中国银监会也在日前发布了《固定资产管理贷款暂行办法》和《项目融资业务指引》,对固定资产贷款进行规范。与此同时,人大、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央行、国资委领导以及诸多主流媒体都相继对信贷监督、股市和楼市可能酝酿的新泡沫、央企如何更稳健地前行等做出了表态,而在医疗体制改革等方面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这一切都意味着,A股存在着政策微调和监管调控的压力,而以中国建筑为首的批量IPO的申购与上市,也势必对流动性构成挑战,A股进行必要的调整也就势在必然了。
但这并不是说,A股又将陷入漫长困境。从“战略”上说,退一步、进两步,是比较合理的节奏,而无论是政府的经济刺激政策,还是A股的上行节奏,如今都需要认真进行必要的调整。反映在中美关系上,就是要努力创造新的发展机遇,而在“绿色经济”上的合作,以及市场经济地位的争取和督促美国放松对华高科技出口管制,都具有战略意义。如果能够取得突破,无论对于中国企业的技术升级,还是经济结构的调整,乃至在国际经济领域获得更大的回旋余地,都有很大的帮助。而那时,也才是A股放心大胆、心安理得地冲击更高点位的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