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奥巴马学习亲和力政治!
(2009-08-15 11:58:57)
标签:
政治亲和力弗吉尼亚大学外交杰斐逊巴马杂谈 |
分类: 领导力 |
在过去一周,一个比较重要的事情,就是美国公开放弃了反恐战争的提法。在放弃的背后,暗含着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以及奥巴马政府对布什的外交政策的纠偏,但同样重要的,是在释放一种善意,以期与包括伊斯兰世界在内的国际社会携手对付全球安全危机,并使之感受到美国外交的亲和力。
尽管奥巴马国内支持率在持续下降,但对于他在外交和内政上的表现,还是要区别对待。客观地说,在外交方面,奥巴马在“政治蜜月期”的表现可圈可点,也出乎了许多认为奥巴马外交能力偏弱的人的意料。
之所以会这样,一方面,是因为奥巴马十分善于听取智囊和部下的建议,而在他的身边也确实聚集了相当数量的外交专家,这些合理化建议对奥巴马外交新政的航向很有帮助。另一方面,奥巴马自身所具有的亲和力,也帮助他成功地选择了正确地与外部世界打交道的方式,那就是谦和、倾听、善解人意。
在心理学家看来,亲和力有天生的成分在里面,但更重要的,是后天养成的,它的本质源于对他人的认同和尊重。许多时候,亲和力所体现的,是一种心灵的的通达,是对他人处境的体谅,是耐心和诚恳地待人。而在奥巴马的亲和力“成分”中,有很大一部分也确实来自后天。当年,在法律博士毕业之后,奥巴马曾有机会获得高薪的职位,但他选择了在芝加哥贫困的黑人社区从事社区服务,这段经历很好地培养了他的沟通力与亲和力。
从美国历史上看,许多杰出的、有成就的总统,都是极富亲和力的人,比如林肯、富兰克林·罗斯福、里根等,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开国元勋杰斐逊。
在谈到杰斐逊的历史贡献时,除去建国和制宪这样一些耳熟能详的功绩之外,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的,也是对美国社会发展有深远影响的,当属他在教育和领导理念上的贡献。
如迈克尔•葛尔布等学者所言,杰斐逊对美国政治的一大贡献就是,他培养起了开放与权力共享的风气,并进一步地争取到了和谐与忠诚。在白宫期间,每天上午,他都把自己的办公室的门开着,任何人都可以不请自来,与他沟通乃至争吵。他鼓励自己的团队坦诚交换意见,而他则像高明的主持人那样,轻松地切换着“频道”,让大家畅所欲言,也能言归正传。让美国历史学家津津乐道的是,杰斐逊开内阁会议就像朋友聚会一样,惟一的规则就是开放坦诚的讨论、公平行事和相互尊重……由于他民主化的领导作风,他“博得”了助手的忠诚和尊敬。
同样难能可贵的是,杰斐逊还把他在白宫的作风带到了弗吉尼亚大学的创建中。作为“弗吉尼亚大学之父”,杰斐逊对每一个学生都怀抱着一种慈父的情怀。与那些提倡苛刻管理、动辄诉诸惩罚的人不同,杰斐逊怀疑,当学生达到一定年龄后,是否还应该凭借其“害怕心理”作为纠正他们行为的动力。他坚信,用羞辱、体罚和使之感到压抑的办法对待他们,不是造就正直品格的最好方法。
为此,杰斐逊倡导教授与学生之间,应体现出一种父子般的深情。为了在学习和生活上密切师生关系,杰斐逊匠心独具地设计出具有亲和力的“大学村”的建筑格局。在这种“大学村”里,教授和学生既是师生,又是邻居,比较容易营造出一种朋友、家人乃至父子般关系的气氛。就这样,无论是校长还是教授的外在的权威,已经内化为一种人格魅力和影响力。他们是年青学子的良师益友,也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的指路明灯。这种亲和力,不仅提高了美国的教育水平,也形成了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激励后世的政治家将亲和力作为政治生活的根基。
从杰斐逊的传统,到奥巴马的成功,大洋彼岸的亲和力故事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亲和力不止是领导者需要考虑的事情,也是为人父母者,为人师者应该具有的“政治素养”,而和谐的社会氛围也正是因此而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