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保康县域经济发展述评之一:应对新常态  争取新作为

(2015-01-10 11:06:23)
标签:

股票

分类: 政经类

应对新常态  争取新作为
——保康县域经济发展述评之一


记者陈栋 通讯员都正阳

来源:襄阳日报2015年01月10日

  冬日的山区,天寒地冻,万物萧条。然而,在山区贫困县——保康,人们看到的却是绿树成荫、生机盎然。这主要源于保康两年前在全市率先启动“绿满襄阳”行动和绿化、亮化、美化工程,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让贫困山区充满生机与活力。
  2014年底,保康好事连连。县委书记叶丛代表保康作为全省3个最具特色县之一在全省作党建工作述职,受到广泛好评;作为全市唯一获得“全国文明县城”殊荣的县,保康有望再次蝉联这一称号;谷竹高速公路正式通车,保康迎来“高速时代”。
  山里的变化,山里人最有体会。2014年是保康开展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的第五年,在全省7个脱贫奔小康试点县的综合考评中,保康连续5年被评为第一名;保康在全省29个三类县(市)区县域经济考核中名列第四,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县域经济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保康在全市率先获得“全国文明县城”荣誉称号,为襄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供有力支持。
  保康县域经济的阔步向前、持续升位,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偶然是基于多重千载难逢机遇叠加,必然是基于思维观念持续创新。
  3年前,保康新一届县委班子对县情作出科学研判:拥有磷矿资源,但缺少精细磷化工,产出的大都是经过简单加工的产品,能耗巨大,受制于国际市场;山场广阔,种出来的土特产品质量一流,但大都是一家一户种植,小打小闹,没有品牌;山水秀美,却没有一处像样的景点;有不少人日子好过了,但离共同富裕目标还太远。
  面对“全山区县”、“贫困县”、“小块头县”的客观实际,面临区域竞争百舸争流、不进则退的新形势、新环境,保康没有固步自封、望而却步,而是毅然选择向绵延不绝的群山发出激情创业与转型发展的时代呐喊。
  山区小县如何有大作为?这是保康人时刻思考并主动破解的时代课题。
  经过充分调研与思考,保康县委领导班子清醒地认识到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既要转型又要赶超,既要保护又要开发,既要对内挖潜又要对外开放,固守现状不谋发展、牺牲环境来求发展都不可取。“只有应对和引领新常态,保康才能争取新作为。”县委、县政府对保康发展思路进行重新谋篇布局:坚持转型与赶超并行、保护与开发并重、对内挖潜与对外开放并举,加快建设生态旅游试验区,在加快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中奋勇争先。

  ——加快建设生态旅游试验区,必须坚持在思想大解放中争取新作为。

  保康拥有三大资源禀赋:储量与品位综合排名全国第四的磷矿产业优势;全省核桃、茶叶、烟叶、畜禽养殖“四个大县”的特色农业优势;全境皆山的地理特征和生态优势。基于对县域经济新常态的战略思考,县委、县政府果断决定,将县域经济发展格局由“以磷化工业为主体,以生态旅游和特色农业为两翼”调整为“以生态旅游为龙头,以磷化工业和特色农业为重要支撑”。
  转型发展的共识已经形成:保住绿水青山,带来金山银山。用新思维、新理念、新视角重新审视眼前雄伟险峻、文化厚重的荆山,保康将不再是穷山恶水,而是看不尽的秀美山川、吃不完的金山银山。如今,保康的生态环境优势正在转化为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的转型发展优势。

  ——加快建设生态旅游试验区,必须坚持在对外大开放中争取新作为。

  作为国家、省、市多重扶贫开发政策叠加的地区,保康充分发挥在投资、税收、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等领域享有其他地区不可比拟的优惠政策的优势,主动与外界交流合作,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并向社会郑重承诺:保康将为有志于在保康投资兴业的企业集团、公司量身打造最具个性、最优质高效、最富投资价值的服务。
  正是保康自觉把自身置于更高层次、更宽视野去谋划和推动转型发展,宜昌兴发、武汉三特、郑州邦和等一批知名企业选择布局襄阳、投资保康,在磷化工、水电、文化旅游、特色农业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实践证明,保康为世界打开了一扇开放之门,世界为保康打开了一扇梦想之窗,保康正在与世界一同追梦、筑梦、圆梦。

  ——加快建设生态旅游试验区,必须坚持在潜力大释放中争取新作为。

  山区不宜发展工业,不代表不能发展工业。保康转变观念、创新思路,先后在襄城余家湖、南漳武安镇探索发展“飞地经济”,有效解决了“本地企业想发展没有土地、外地企业想进来又交通不便”的瓶颈制约问题。如今,“飞地园区”入园企业达30余家,新型工业潜能正在释放。
  尧治河、五道峡、九路寨、野花谷、温泉小镇等五大核心景区率先突破,大多正式营业,“楚人故里、楚楚动人”旅游核心广告语成功上央视传播,生态旅游潜能不断释放。
  全县茶园面积达到13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高香茶基地;核桃面积达到44万亩,成为全国核桃大县;优质烟叶基地达到6万多亩,成为黄鹤楼香烟高端规格产品的主要原料;生猪、家禽业快速发展……特色农业潜能空前释放。
  在保康境内,谷竹、麻竹、保宜三条高速公路同时建设,陆续开通后,以保康为中心的辐射襄阳、神农架、宜昌、十堰的“1小时经济圈”和以襄阳为中心的武汉、郑州、西安“4小时经济圈”将完整形成,交通运输潜能将得到充分释放。
  站在襄阳加快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的新起点,保康正在用大江的开放思维谋划大山的加快发展,用山外的先进观念引领山区的后发崛起,必将在应对和引领新常态中实现新作为,抒写脱贫奔小康的崭新篇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