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发展的产业底盘
(2014-01-07 11:39:18)
标签:
杂谈 |
分类: 政经类 |
筑牢发展的产业底盘
——九论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本报评论员
来源:襄阳日报2014年01月07日
要以培育壮大支柱产业推动经济竞进提质、升级增效,努力打造国家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中部地区绿色经济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不断提高绿色GDP、民生GDP的含量。着眼长远发展、立足更大空间,把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作为目标取向,把推动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按照“产品类型高端化、产业层次高等化、产业组织集群化、产业形态绿色化”的要求,坚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并重、发展产业集群与培育骨干企业并举,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大三产,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实现规模速度与质量效益有机统一,打造襄阳经济升级版。
——摘自王君正同志在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产业是经济的支撑,经济发展的本质内涵就是产业发展。没有产业支撑的经济体系就像是“贫血的胖子”。
目前,发展不够、经济总量不大、产业底盘不牢,仍然是襄阳发展亟待破解的现实难题。
建设产业襄阳就是要让襄阳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充分释放出来,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与国家产业政策相对接,与世界先进管理方式相接轨,构建顺应国际趋势、彰显襄阳优势、体现襄阳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结构合理、定位清晰、功能突出的现代产业格局,推动经济竞进提质、升级增效,确保发展稳中求进、又好又快。
当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正处于“换挡期”、城市发展进入“分化期”。襄阳实现快速发展,要抢抓机遇,以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强化产业支撑,筑牢产业底盘,推进产业升级,力争“换挡不减速、分化抢先机”。
在调整产业结构方面,积极培育壮大支柱产业,提升主导产业规模,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大三产,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实现规模速度与质量效益有机统一,实现做大增量与盘活存量有机统一,打造襄阳经济升级版。
在优化产业布局方面,要主动承接东部沿海地区转移的产业,坚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并重,发展产业集群与培育骨干企业并举,着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现代物流、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襄阳制造”向“襄阳智造”跨越,不断提高产业含金量。
在提升产业层次方面,大力推动传统产业向现代新型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工业要在实现总量突破中调结构、上水平,让转型、绿色贯穿始终,走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发展现代农业要在建设农业强市、巩固百亿斤粮食生产大市地位的同时,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三年倍增计划;发展高端服务业要着力推进旅游业“二次创业”,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支柱产业,加快构筑“高层次、高增值、强辐射”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产业底盘是襄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和“硬支撑”。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产业底盘筑牢了,加快建设“两个中心、四个襄阳”的“黄金伟业”才会平稳推进、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