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东注:今天抽点时间把以前读书时代主编的报纸《新闻青年》、杂志《青年时代》翻阅了一遍,重温了那个饱满激情的理想主义岁月。或许,只有怀旧才能让人更加年青、更有激情。为此,特在自己博客上推出“旧闻新读”系列,与广大博友分享。
这是当时策划的活动“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度十大公共人物榜”的发榜词,文字稚嫩,却能感知年青时的自己胸怀天下。或许,这就是青春。
你能走多远,取决于你与谁同行
《青年时代》总编辑 陈栋
来源:《青年时代》2005.1第二期
早有创造一个校园优秀人物排行榜的念头,今天终于如愿了。
在学校领导、老师,社会媒体同仁和校园兄弟媒体的理解、支持和帮助下,“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度十大公共人物榜”终于出炉了。它给我们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让我们在这个历史不长但进步超速的青春校园里一睹这些优秀学子的风采。我们一边采访一边思考,努力把我们与这些优秀学子对话、交流、沟通的每一个细节都记录下来。因为这些可以引发人们对这群人、对这个学校,甚至整个对高等教育的进一步思考,思考华中大人的人生轨迹,思考华中大这所年轻的一流大学的前途和命运,思考大学精神的走向和未来。
追逐华中大的发展史,从1952年大学高校调整后成立的不起眼的“华中工学院”一路走来,到1988年成立的“华中理工大学”,再到2000年并校成立的“华中科技大学”,历经52年沧桑,现在的华中大已走向了全国高校发展的前列。
时逢盛世,自强不息、不甘人后的华中大人,为明德厚学、求是创新这一大学理念作出了生动的诠释和形象的阐发。
近看当前,果敢善谋、敢为人先的华中大人冲破思想的坚壳,拓展理念的疆域,用思想力和创新力演绎着世纪华章。
当今教育行业,竞争异常激烈。华中大的崛起与强盛,关乎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生存发展,更影响着湖北高等教育乃至全国高等教育的进程。在教育业发展的风口浪尖,敢为人先的华中大人抢占先机,捷报频传。这些捷报除了可观的科研成果、发展规模等指标,还有令人振奋的社会效益指标。华中大及华中大人所获得的一个又一个的荣誉称号和奖励就是最好的答案。
除了那些苦苦耕耘的教师之外,很多在读学生,特别是很多在背后埋头苦干的华中大学子在岁月的积淀中突然意气风发、名不虚传。虽然他们没有被评为校三好学生,没有获得五四青年奖章,甚至并没有获得学校颁发的任何荣誉,但他们的很多优秀成果和感人事迹却是那么让人震撼。调查校园、走近他们后方才发现,他们当中有领航者,也有跟跑者;有体育特长生,也有玩弄笔墨的文科生;有走向世界的工科生,也有在背后默默从事研究的理科生。尽管他们的身份、职务有所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他们是个性突出的一群人,是华中大发展的的灵魂,是实现华中大腾飞的翼翅。
唐人刘知几在《史通》之《惑经》篇里说:“良史要以实录直书为贵”,要做到“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恶必出”。以此为参照,公共人物榜对优秀学子奋斗历程、心路历程切近的、面对面的、无掩饰的记录,以人的命运和感悟呈现了一部华中大学子活的历史。
曾记得我的一位朋友在领奖台上对台下的人说:“台上和台下只有一步之遥”。其实,先进人物和普通人的距离同样是“一步之遥”。
名人与伟人并不是天生就是伟大的,先进人物也不是天生就是先进的。他们都是与命运不断抗争的高贵品质成就了他们的伟大与不平凡。那些鼎鼎有名的人物曾经和我们一样默默无闻,也曾经遭受过命运的嘲弄;也曾经一无所有;也曾经在人生的迷途中徘徊……
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曾说过:“逆境是造就天才的最好环境。”我国新闻界名人艾丰也曾说过:“实际上先进人物有一种别人不可兼得的幸福,那就是心理的充实,遇到什么境地,他都昂扬,他就振奋。我自己有这种感觉。我不算先进人物,我也不算落后人物,我认为如果不说大话的话,在常人所能做到的范围内,我都做到了。”
在评选中,我们提出了“影响力、创新力、道德力”的评价标准,其实在我个人看来,道德力应该是并且永远是第一位的。可以想象,一个缺德的人能有多大的影响力和创新力,即使有,也只会成为危害国家、危害社会、危害人民的枭雄。
做一天先进容易,但要做一辈子先进真的很难。做好先进模范要的就是一如既往、持之以恒的精神。缺乏毅力永远都成不了模范,至少成不了真正意义上的模范。我们希望也相信华中大的先进学子都做到了,我们也期待未来将有更多的学子们能做到!
崇尚伟人,模仿英雄是人的本性。名人与伟人那种油然而生的无形力量,会鼓舞我们终生去追求一种崇高的境界。你能走多远,取决于你与谁同行。愿我们能够站在先进人物的肩膀上,扼住命运的咽喉,走得更高更远更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