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白的艺术
文/唐
畅
留白,是中国传统艺术创作中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王船山在《诗绎》中记到:“无字处皆其意也”,的确如此,绘画作品中的留白,“意在画外”;文学大师留白意在“此处无声胜有声”的妙处;乐曲家的留白意在“余音绕梁不绝于耳”的艺术熏染,不一而足,都是艺术创作中的最高境界……
绘画需要“留白”。古语说:“墨不碍色,色不碍墨”,
丹青妙手作画时尤擅虚实相间,艺术大师往往都是留白的大家,如齐白石先生画虾,画了虾儿不画水,“恰似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处处留白处处有意;王摩诘画山而不见云,空灵静幽,虚实相遇,方寸之间彰显天地之宽。就是以有限的笔墨空间表达无限的“意象”。笪重光于《画筌》中有悟“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如见竹林桃花便想有茅屋草舍不远于前;见蜂蝶逐马之蹄便想像为踏花归来;见群山峻岭,山路蜿蜒,一小僧在山下河边汲水,便想古寺定藏在深处;见深叶茂密的林梢露出酒帘,就似乎看到了竹林后面的酒铺,方寸之间,天高地阔,山长水远。许多的中国画,无论是古松苍然的寒山瘦水,还是柳嫩莺黄的烟雨江南,无论是“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的琴泉图,还是“汲泉煮茗”的山茶画,竹林茅屋下往往能见一两人,或对饮成趣,或静怡于天地之妙,体现天人和一、超越自然与人生的“悟”。画纸的空间是有限的,而意念中的空间是无限的,因为距离,反而使看画人的想象力有了更多的用武之地,动的是溪泉,静的是丘壑,你能感觉到风在山河间流淌,自然的脉博在不紧不慢的砰动,动静之美皆在留白中。
文学需要“留白”。“作品有如冰山,露在水上的只有八分之一,其余的八分之七隐藏在水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著名文学家海明威的经验之谈鞭辟入里,由露在“水上”的去探析其隐藏在“水下”的,作者“用意十行,下语三分”将许许多多意味无穷的“空白”留给读者,展开想像与联想的翅膀,在字里行间设置的情境中遐思神游,在翱翔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当你发现与作者的构思相吻合时,那种“心有灵犀”的惊喜,就会产生有所探索,有所发现,有所收获的成就感。如卡之琳的《断章》,以“不全之全”构筑了诗的“空白”,使读者从“空白”之中获得“再创造”的审美需求,“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从字面看,诗描绘了一种奇特有趣的现象,但故意留下原因不说,画面上桥、楼、明月、窗子、梦的巧妙安排,互相映衬,构成一幅情境幽雅,颇具意趣的画卷,在反复咀嚼之中走进作品,又跳出作品,在得到“留白”艺术享受的同时更深地领悟到作品真正的底蕴和真缔.
作品直露无遗,往往魅力丧尽,而含蓄曲折,曲径通幽,文虽止而意无穷,反而更能使作品魅力四射,藏而不露,给人留下更广阔的想象和思索的空间。读秦观的《浣溪沙》,“漠漠清寒上小楼,淡烟流水画屏幽”,让人如入一个具有“境中之境,飞动文趣”的艺术空间,体会到的往往是言外之境,弦外之音。一句一景,好似景景独立,各不相关,实际上都是景景相环,景景相配,而且无论哪一种景色都不能缺少的。因为在那所有的景色后面都有一双深情的眼睛在观赏着,都有一颗百般忧郁的心在思索着。往往是神来之笔,可谓是笔随心动,更有多少情思尚在不言中。
音乐需要“留白”。中国古代大哲学家老子曾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音希声”是说最好的音乐是人们听不到的音乐,而“大象无形”就是说最美的音乐是人们看不见行迹的“道”。这种人心无音,无形的实体之外的意蕴留给接收者的是无限的想象。在欧洲音乐大师普雷特涅夫创作的钢琴奏鸣曲中,他从不急于用音符填满空拍,而是注意音乐中的呼吸和停顿,使音乐在演奏的过程中缓缓流淌,好像在和观众娓娓交谈,而观众自身好像身在一个无形的气场当中,不由自主的和艺术家以及他的音乐一起呼吸、停顿、思考、喘息……,好比像演讲家总是注意语气的转折和适当的沉默一样,短暂的“无”,使音乐和情感实现了和谐完美的统一,看似无声的“无”
恰似不可或缺的“有”,这种微妙的感觉在整首乐曲中极其重要,短暂的空间飘渺灵动。短暂的余韵虚歇之后,积累的力量如“银屏乍破”“铁骑突出”般轰然爆发出来,随即戛然而止。所以观众总是希望每一精彩乐章结束后掌声能晚些响起,在音乐中沉浸的时间越长,与大师的心贴的越近。
生活需要“留白”。海德格尔说:“人诗意地栖居于世上之时,静静地听着风声也能体会到真正的快乐”。这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境界,绘画、音乐、文学作品需要空间与呼吸,人也是一样的,因为有“留白”,生活才能更有质量,看天上清风皓月,闻世上百草花香,持着清风朗月的恬淡,拥有天马行空的胸怀。留白是艺术的技巧,也是生命的艺术,散文家蒙田说过:“我们必须保留属于自己的后厢房,自在地在这里营造我们真正的自由”。正如,对子女,需要锻炼他们的自立,放松孩子他才有张力,不求圆满他才更圆满。对朋友,一定懂得距离的奥妙和精艺,会珍惜友谊的人,这种留白带给人的是惬意和收获,因为美在距离之外。古有佛祖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我们则应在生活中茅塞顿开,不卑不亢,不愠不火,不快不慢,不急不躁、像生命之门的徐缓渐进,你急于求成,它是这样,你默然置之,它也不会因此而改变。世上并非所有的事都要悟透,适当的留白也是一种色彩,请把心态调整到最平稳,渗透“风箱”的原理,充满了“气”才能使万物流动,生命不竭,杯子中间空方能盛物,车轮中心空车轮方能转动,心如止水,安之若素,以适当的留白来感受生命的律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