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文摘类 |
|
|||
|
洪巧俊
参加新世纪第五届新闻评论高层论坛暨知名评论家评襄阳活动,感觉印象最深的是襄阳人的热情、大方,善于宣传推介自己的城市。襄阳是我国中部一个地级市,却能承办这样一个高层论坛,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来宾有中国记协的领导、全国新闻学研究会长、新华社国内发稿部主任、新华每日电讯评论部主任、中国青年报评论部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新闻学院的教授、博导,以及知名评论家。 襄阳让人感到很亲切,那天我乘坐的飞机晚点一个多小时,工作人员却在机场等了一个多小时,我抱歉地说,让您久等了,他却说,接待好来宾是我们应该做好的事情。车子开出机场,从窗外看到一轮圆月,月亮似乎离我们很近。月亮离我们这么近,是不是因为空气没有污染?我说,师傅请打开窗户,我要呼吸这里的新鲜空气。司机一边打开车窗,一边告诉我,襄阳是一座山水古城,也是一座智慧之城。襄阳的确充满智慧,当年诸葛亮就在这里隐居躬耕,谋划《隆中对》,定“三分天下”,留下了三顾茅庐等故事;如今却能承办这样一个活动,借名人之嘴来评说襄阳,给力历史文化名城影响力。 襄阳让我感到很亲切的另一个方面,是襄阳与潮州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且名胜古迹多,历史名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报到那天虽然旅途辛苦,吃过晚饭已是十点多钟,但当襄阳日报社副总编陈栋说要步行看汉江,没有人不想去,因为早就听说过,汉水孕育了襄阳历史文化。这里是荆楚文化的发祥地,荆楚文化在这片土地上影响深远;这里是东汉末三国初荆州的首府,三国故事源于襄阳终于襄阳;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城池历史悠久,有我国最宽的护城河。当来到汉江,倚石栏看汉水,让我想起了王维的《汉江临眺》:“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当年的汉江是“往来行舟,夹岸停泊,千帆所聚,万商云集”,如今汉江两岸却成了人们最好的休闲之地。这与我们潮州的历史与今天又是多么相似,当年的韩江不也是百舸争流,背倚闹市,万商云集吗?看到那古城墙,让我这个来之潮州的人更加亲切,如果不说是襄阳,还真以为这是潮州的古城墙。同样是古城与山水的交融,历史与今天的贯通! 我说襄阳人善于宣传推介自己的城市,不仅仅是请知名评论家来评说襄阳,而是襄阳的人不放过任何机会在推介这座名城。那是我们来襄阳的第二顿晚餐上,襄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杨绪春来敬酒,他一边与我们交流名片,一边却在夸汉江的水好,说水质一直保持在Ⅱ类,邀请来宾和他一同去汉江游泳。第三天清晨还真的有不少来宾与杨部长去游汉江了,感受汉江清水的抚摸。在全国绝大多数江河遭受污染,不少地方的市民用十万、二十万来奖励官员下江河游泳时,作为襄阳市委常委的杨绪春却邀请评论家们一同游汉江,难道不是最好的宣传推介?山青、水绿、空气新的襄阳,无疑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 在我办公室书橱里有这样一本书《中国书法这棵树》,书中介绍了历代来的36名大书法家,其中有一位叫米芾的书法家世称“米颠”、“米襄阳”。书中是这样介绍的,米芾,宋代大书法家,“宋四家”之一。书风以晋人风韵为根基,取六朝风骨而自成一家,号称“刷字”,独辟蹊径,有天成之妙,且有“风墙阵马,沉着痛快”。叫他“米颠”不难理解,无非是说他狂放。叫他“米襄阳”,难道仅仅是米芾号襄阳居士,而没有其它原因?这次来襄阳,就想找襄阳人问问米芾为何叫“米襄阳”?有意思的是在米芾的故乡,新华每日电讯评论部主任黄冠先生却谈起了米芾的书法艺术,让我顿感什么叫“米襄阳”了。 这里有米公祠、古隆中,这里有古城墙、护城河,这里有枣阳帝乡、宜城楚都……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有许多章回说到襄阳,有人数过《三国演义》1/4章回提到襄阳。还有那些让人耳熟能详的名人都“产自”襄阳,比如杜甫、孟浩然、皮日休、米芾、魏玩、卞和……襄阳文化底蕴深,提出“文化高度决定城市高度,文化力量决定城市力量,文化影响力决定城市影响力”,显然切合实际。如今襄阳确立了“文化立市”的发展理念,相信襄阳会因文化而立,因文化而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襄阳以文化影响力来推动城市影响力,他们不仅举办了“新世纪第五届新闻评论高层论坛暨知名评论家评襄阳”,而且举办了“百家媒体看襄阳”等活动。俗话说:“酒好也怕巷子深”,文化底蕴再厚,也需要宣传推介。襄阳的做法,的确值得我们去借鉴:那就是花不多的钱,对城市宣传推介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