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问尧治河
——关于“中国山区转型发展示范村”的调查报告
来源:《新襄阳》2013年6月号 总第32期
文/襄阳日报报道组 图/ 本刊特约摄影 京 利
“孙开林来了吗?”
“村里现在建设得怎么样了?CDK窑法磷酸科研项目搞成功没有?”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俞正声在同湖北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曾亲切询问全国人大代表、尧治河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孙开林尧治河发展的情况。
是什么让中央领导一直牵挂着尧治河?尧治河的转型发展到了哪一步?尧治河将走向何方?
带着一连串的问题,襄阳日报报道组近日重访保康县马桥镇尧治河村,继去年11月襄阳日报刊发《三问尧治河——“高山首富村”向“中国山区幸福村”转型路径观察》后,又一次发布这个“中国山区转型发展示范村”的调查报告。
一问:转型发展能实现吗?
作为远近闻名的“山区首富村”,尧治河的磷矿200年都开采不完,为什么要锲而不舍地加快转型步伐?
一个只有649名村民的小山村,怎么转型?靠什么转型?何时能成功转型?
站在“转型发展”的十字路口,尧治河人也曾有困惑、有质疑、有迷茫。有人说:“转型转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有人说:“转型转型,不转不行,磷矿挖完了子孙后代怎么办?”
“不能成为子孙后代的罪人”,正是基于这个朴素的念头,深怀忧患意识的尧治河人逐渐达成了共识:要想后代人过得更幸福,就必须转型升级,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开发矿产,靠的是硬资源,硬资源是有限的,软资源才是无限的,要让硬资源更硬,软资源不软。”尧治河村转型发展的倡导者孙开林如是说。
尧治河人选择了支柱产业磷化工业作为突破口,于2009年进驻马桥周湾工业园区,首期征地237亩、先后投入3亿元完成了万吨黄磷项目和二期4.5万吨精细磷酸盐项目,仅此一项,每年可新增产值8至10亿元。
他们清醒地意识到,创新能力先天不足将严重制约尧治河的可持续发展,想转型就得创新,要创新就需要人才,必须广借天下智慧,用思想力和创新力助推尧治河发展。为此,该村先后与中国工程院、湖北大学、沈阳化工大学、辽宁省石油化工设计院签订了新产品开发和精细磷化工的开发协议,挂牌成立了“新产品研究中心”、“院士博士(专家)工作站”。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科技引领未来;优化产业,优化结构,创新促进发展”,尧治河院士博士(专家)工作站上的春联表达了尧乡人对知识和人才的重视。院士专家们正潜心攻克磷矿生产世界性难题,CDK窑法磷酸科研项目已经打通全部工艺流程,正在进行设备选型,即将投入工业化生产。
尝到了甜头的尧治河人正在加快实施“磷化工业、旅游开发、资本运作”三大战略,推动整个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努力把企业打造成为集磷矿开采、精细磷化工研发、水电、旅游、酒业、餐饮服务为一体的企业集团。
目前,尧治河集团有限公司正运作上市,已经拿到了证监会的“通行证”。年近六旬的尧治河村委会主任杨占杰不由感叹:“这在我做梦都想不到的事。”
除了发展模式的转变,更为重要的是人的转型、理念的转型。驱车慢行尧治河,随处可见“让绿色成为时尚,让环保走进生活”、“实干就是解放思想,干好就是科学发展”等宣传标语,绿色发展、科学发展的理念已深深扎根到尧治河人的心中。
二问:江苏客商为何选择尧治河?
5月13日,尧治河的清晨被施工的敲击声划破。来自苏州的木工徐国安正和其他能工巧匠紧张有序地忙碌着。
沿着徐国安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深山峡谷中,28幢别墅群沿蜿蜒的溪水呈S形排开。
这是由苏州大川集团投资开发的尧治河太极养生馆项目,也是全市首家原生态高级养生会所。该项目整体形状酷似太极八卦图,环境清幽,水泽古韵,让人心旷神怡,顿时忘记了疲劳。
此外,素有鄂西北奇洞之称的老龙宫也吸引了苏州泰成集团投资开发。这两个旅游项目的总投资超过2亿元。
一边是偏远的鄂西北高寒山村,一边是发达城市的产业集团,是什么让他们千里姻缘一线牵?
据江苏大川集团项目负责人许红琪介绍,他们曾在全国考察过20多个旅游景区,通过对海拔高度、空气湿度、植被覆盖率、氧离子含量、太极状地形等要素的细致比较分析,最后发现尧治河是养生馆的绝佳选择。
“尧治河人敢想敢干,要干就干好,选择跟尧治河人合作,我们放心”。江苏客商这样评价与尧治河的“联姻”。
自然条件、生态资源确实让江苏客商心动,但真正让他们行动的是尧治河品牌的可靠性和可信性,尧治河投资环境与服务的优良与优质,尧文化、神农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丰富内涵。
虽然太极养生馆项目还未投产运营,但50万元一张的高端会员卡销售形势良好。这让许红琪对养生馆的前景充满信心。
三问:文化旅游产业能否成为支柱产业?
初夏的尧治河五彩斑斓,让人沉醉。5月13日下午,记者看到不少来自襄阳、十堰等地的摄影爱好者正在山水间游玩采风。
据统计,尧治河每年接待团队游客和散客10万余人次。“春可赏花,夏可避暑,秋可观景,冬可咏雪”的景观吸引着越来越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向尧治河进发。
“三年以后的尧治河将可与神农架媲美。”这是尧治河人对尧治河旅游资源规划、开发的标准和目标。
地处襄阳、武当山、神农架的交会处,尧治河的文化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境内有4大谷、26峡等景观67处。
作为“一江两山”(三峡、武当山、神农架)旅游黄金圈中的新亮点,尧治河在强力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方面频出大手笔:一次性买断房县野人洞、野人谷3A景区经营权50年;按照国家4A级景区标准投资5亿元新建梨花山动物园、尧帝神峡水上乐园、珍稀植物园等项目;太极养生馆、磷矿博物馆、滴水岩广场、老虎垭瀑布景观长廊等景点年底即可竣工迎客。
到野人洞、野人谷寻踪探秘,到老龙宫赏景观溶,到磷矿博物馆体验地质生态,到太极养生馆休闲避暑,到新村农户看民俗风情……一幅幅绝妙的画卷引人入胜,一个个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让人耳目一新。
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只是尧治河转型发展的第一步。为了推动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挖掘和优化配置,尧治河与《新襄阳》杂志共建尧文化传播研究院,下设尧文化研究所、品牌文化研究所、养生文化研究所、生态文化研究所、文化艺术研究所,全面提升尧治河品牌的品质品位。
与此同时,尧文化传播研究院正在推进与湖北科技出版社襄阳分社的合作,将分期出版《大美尧治河》、《尧治河旅游指南》、《解码尧治河——媒体眼中的中国山区转型发展示范村》、《村官新话》、《超越梦想》等尧治河系列丛书。
文化旅游产业能否成为支柱产业?未来将走向何方?“中国山区转型发展示范村”尧治河正以崭新的姿态笑迎八方宾朋,尧治河人正用实干践行梦想,用行动告诉未来。
(报道组成员:襄阳日报记者陈栋、魏遵明、张莹,通讯员刘虹、 欧立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