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建成“小康襄阳”县(市)区行⑥
东津新区:打造襄阳新中心
记者 陈栋 熊丹青 朱科
来源:襄阳日报2013-01-04

东津,这个传统的农业大镇,地处汉江东岸,北临唐白河,西邻汉江,与鱼梁洲隔江相望,南面被鹿门寺国家森林公园环抱。2011年,襄阳市委、市政府确立城市东进,以江中岛鱼梁洲为城中心“大广场”,建设东津新城,构筑襄阳“一心四城”的新格局。2012年5月4日,省政府正式批复《襄阳东津新区建设总体方案》,这是湖北省政府批复成立的全省第一个城市新区。2012年8月17日,省委常委会决定,将东津新区建设列为省级战略。
今天,东津新区,正破茧而出,振翅迎接明天绚烂的朝阳;不久的将来,东津新区,这片承载着全市人民期盼和梦想的土地,将成为襄阳市新的政务中心、金融服务中心、文化中心、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中心,成为具有国际化水准、现代城市功能、承担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的新中心。
从拆违控违迈向全面建设
驱车行驶在全线贯通的内环线上,管委会的司机轻车熟路地穿行其上,一边开车一边兴奋地向记者介绍着工程进度,车窗外,随处可见挖掘机和运输车忙碌的身影。在这热火朝天的建设现场,记者开始真切地感受到东津新区的建设效率。
2012年10月31日,东津新区核心区征迁工作全面完成,短短40天时间里,拆除房屋1226户,没有因征迁引发一起群体性上访事件,完成了一场悄无声息的征迁攻坚战。至此,东津新区从拆违控违正式迈向了全面建设的新征程。东津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建设和投融资等各项工作全面展开。
走进东津新区,在内环线、还建安置小区施工现场,看到的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和辛勤劳动的干部群众,感受到的是建设新区的激情豪迈。
2012年12月底,记者来到东津大桥建设现场。站在施工引桥上,一幅“天堑变通途”的景观展现在眼前。据施工负责人介绍,大桥建成后,从东津穿过鱼梁洲到襄城,只需10分钟,到时“一心四城”真正实现无缝对接。
产城融合塑造襄阳新中心
如何在东津这样一张白纸上建设城市新区?在襄阳城市能级跃升过程中,东津新区将成为怎样的平台?
按照国际化水准、现代城市功能、承担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的襄阳市“都心”要求,东津新区以省级战略进行定位,搭建城市和产业融合发展的载体,承接产业转移,引导产业链的聚集,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优化城市产业布局,全面提升东津新区的产业创新力和竞争力,成为产业襄阳的战略新支点,为都市襄阳、文化襄阳和绿色襄阳提供重要的物质支撑。
建东津城 做东津人
2012年12月底的一天,记者走进管委会副主任胡军博士的办公室,还没来得及和他寒暄两句,胡军便道了声抱歉,匆匆赶往他的包保户家里,胡军告诉记者,这两天天气变化大,他得去看看包保户家里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
在东津新区,干部的休息制度从“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证”,到后来随着建设进度加快,变成了干部主动放弃休假,“周六周日全员上岗”;在管委会办公楼里,常常能看到手拿文件一路小跑的干部身影;在管委会食堂,很多人都是简单扒两口饭就往门外走……
“每天早上,班车经过六两河大桥,我总能从满地拆迁的废墟里,看到高楼林立、看到产业繁荣、看到一个正在崛起的国际化新城区。因为心中有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所以工作再累、再忙,大家都没有任何怨言,只是铆足了劲、拼命地干,想要快点建起东津城,真正做个东津人。”谈起工作的辛苦,东津新区(经开区)的很多干部职工向记者道出这样的心声。
2012年12月27日下午,地上的雪还未融化。记者跟随市城管局局长伍义兵前往东津新区13个控违卡点,看望值勤的城管队员,探访控违工作情况。几个月来,市城管局抽调的100多名城管队员分布在各个通往核心区的交通要道,承担着东津新区控违拆违工作的首责。风雪中的城管队员,成为东津新区雪日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东津新区与每一个市民密切相连
东津新区与每一个襄阳人都密切相连,东津新区的建设时刻牵动着每一个襄阳人的心弦。
为了加快拆迁进度,2012年9月29日,襄阳市委办等15个市直单位工作组225名工作人员正式进驻东津新区,开展查违控违拆违工作。同样积极投身东津新区建设的,还有东津的百姓。为了配合东津的美好明天,许多老百姓自己挥起了榔头,主动拆掉了自家住了多年的老屋。
2012年10月底,刚刚举行完结婚仪式的襄州区张湾街道办事处西岗村四组村民郭俊,一送走亲朋好友后,一家人就在房子后院搭起棚子,把家具、电器、日用品全部从家中搬出,开始自拆房屋。
经济发达、服务完善、人民幸福是东津新区的关键词。承载600万襄阳人民光荣与梦想的东津新区从2012年起步,正在向我们走来。
争取早日建成东津新城
——访市政府党组成员、东津新区(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经开区管委会主任王世荣
记者 陈栋 朱科
熊丹青

记者:东津新区的产业战略定位是如何规划的?
王世荣:东津新区建设始终坚持“规划优先、民生优先、基础优先、公共工程优先”的核心理念。在产业战略定位上,东津新区在前期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襄阳东津新区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初稿),目前正会同市委战略研究室作产业发展战略深化研究。一是初步明确了产业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即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优化城市产业布局,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产业链的集聚。把新区打造成现代化区域性的金融和创新中心、鄂豫陕渝毗邻地区现代服务业中心、文化产业带融合中心、高端制造产业中心和产业转移基地。二是初步明确产业发展重点。即以城市CBD、科创中心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金融保险、商贸和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通过大剧院、群艺馆和文化中心等公共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旅游和房地产等生活性服务业;承接产业转移,在唐白河工业园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信息电子等现代制造业;围绕鹿门山大学园的建设,形成教育、培训、研发等创新要素集聚区。三是初步明确产业发展路径。即通过项目带动、要素集聚、产业承接、提升升级等途径推动新区产业加快发展。
记者:建成之后的东津新区将是何种美丽图景?
王世荣:东津新区承载着襄阳人民的梦想,我们争取早日建成东津新区。建成之后的东津新区将有风景如画的生活环境,山水连城,城拥山水,是生态、生产、生活协调发展的社会,努力让市民都有稳定、合理的收入,享受优质的公共服务。东津新区不仅有新建筑、新规划,还有新理念、新智慧。总之,未来的东津新区将是一个经济更为发达、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更为完善、人民更加幸福的新城,不仅是襄阳的新中心,还是代表湖北省参与区域竞争的新中心。
记者手记
把梦想变为现实
陈栋 朱科 熊丹青
“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证”“今天你下工地了吗,今天你的任务完成了吗”……这些标语张贴在东津新区管委会办公室的多个地方。“文不过夜、事不隔天、会不超时、首办担责、勤廉和谐”已成为工作标准。这就是东津新区建设者的精神风貌。
为了快速更新干部的发展理念,科学准确地指挥新区建设,东津新区管委会通过多种方式学习广州、珠江、苏州、洛阳等地新区建设的优秀经验。《中国新城区建设研究—郑州新区建设的实践与探索》《城变——广州十年城建启示录》、《观念嬗变—日月新天》是东津新区每一名干部办公桌上的“红宝书”。并且,每一名干部谈到里面的内容时都如数家珍。更可贵的是,他们总在思考如何结合自身实际,创新性地推进工作。
东津新区是襄阳城市梦想起航的地方。东津新区(经开区)的干部告诉记者:“建设东津新区相当于‘白纸画图’,必须倾注最新的理念、最好的设想,必须实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才能为百姓打造一座幸福之城。”为此,东津新区积极探索创新的管理模式,比如探索“大部制”改革、实现“扁平化”管理、简化决策程序等。
创新引领发展,梦想照进现实。东津新区发展的每一步与创新密不可分,与梦想密切相连。我们可以自豪地告诉世界:不久的将来,一座安居乐业的幸福新城必将屹立在汉江之滨、襄阳福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