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河口:阔步走来的“汉江明珠”

(2012-12-04 08:49:04)
标签:

杂谈

分类: 政经类

率先建成“小康襄阳”县(市)区行之一

老河口:阔步走来的“汉江明珠”

记者 陈栋 朱科 熊丹青 通讯员 甘霖 刘兵

来源:襄阳日报2012-12-04

 

老河口:阔步走来的“汉江明珠”

老河口开启了建设襄阳市域副中心城市的新征程。 通讯员 丁建辉 摄


  编者按

  创新驱动发展,实干成就未来。党的十八大精彩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蓝图。11月16日,市委、市政府发出“力争率先建成小康社会”的总动员令。目前,我市各县(市)区正铆足干劲,以创新的理念、实干的精神、发展的业绩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朝着率先建成“小康襄阳”的宏伟目标阔步迈进。

  即日起,本报将连续推出“率先建成‘小康襄阳’县(市)区行”专题报道,为奋进在“小康襄阳”道路上的劳动者鼓劲加油。

 

  老河口市位于湖北西北部,汉水中游,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大坝下游,东依中原,西望武当,北枕秦巴,南眺荆襄,是鄂、豫、川、陕四省毗邻区域的魅力小城。

  自古以来,老河口历史悠远,人杰地灵。春秋名将伍子胥、汉代丞相萧何、北宋大文豪欧阳修、《黄河大合唱》词作者张光年、抗日名将李宗仁等社会名流在这里成长、成才。抗战时期,老河口被誉为“小汉口”。老舍曾用“三步一家茶馆,五步一座戏园”描述老河口的繁荣景象。

  如今,老河口是“襄十随”汽车走廊重要生产基地,已培育形成了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农产品深加工、循环经济三大支柱产业和精细化工、纺织服装、冶金建材三大传统产业以及新能源、新材料、光电子等新兴产业,奋力打造汉江经济带明星城市和襄阳市域副中心城市。

  以发展实绩践行十八大精神

  连日来,老河口市各界掀起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热潮,各级党组织纷纷举办各种宣讲、座谈活动,畅谈体会,谋划发展。十八大的精神之光,进一步激发了鄂西北这座魅力小城的干事创业热情。“全市上下要以发展的实绩来践行十八大精神。”十八大代表、襄阳市委副书记、老河口市委书记朱厚伦带头深入基层与广大干部群众宣讲十八大精神,听取率先建成“小康老河口”的发展建议。

  在十八大精神的指导和统领下,老河口市委、市政府作出统一部署:以十八大精神为动力,提振精神,争先进位,努力开创襄阳市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新征程。

  基调一经确定,措施迅速铺开:科学应急谋远,奋力冲刺全省县域经济第一方阵;大力实施“1331”工程,全面推进河谷组群发展;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共建共享幸福美丽老河口;大力推进改革创新,进一步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征程,为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从城市到农村,从机关到企业,从部队到校园,从社区到工地,记者在采访中看到,老河口上上下下正在向“冲刺全省县域经济二十强、重振老河口明星城市辉煌”的目标迅速集结,向全面建成“小康老河口”的方向大步前进。

  河谷新城构筑市域副中心

  襄阳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推进老河口、谷城组团发展为“河谷新城”,近期建设6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中远期建设100万人口的大城市,把“河谷新城”建设成为襄阳市域副中心城市。

  省委常委、襄阳市委书记范锐平在调研河谷新城建设时要求,一定要坚持顶层设计,规划先行,通过高端规划和战略研究,把河谷新城打造成为汉江经济带的明星城市。

  为推动河谷新城战略加快实施,老河口先后投入2600多万元,聘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同济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国内一流设计团队,高标准实施“河谷组团”发展规划、城乡总体规划修编、城市景观风貌规划等,确保城市规划区内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达100%。

  老河口市城乡规划设计院副院长陈华杰向记者介绍,按照“河谷组群、统一规划、共建共享、相向发展、做大做强”的思路,老河口积极找准规划发展定位:从国家战略层面来定位,把河谷新城建设成为中西部经济合作发展的示范区、桥头堡;从汉江经济带发展来定位,把河谷新城建设成为汉江经济带明星城市;从襄阳市经济发展来定位,把河谷新城建设成为襄阳市域副中心城市;从老河口、丹江口、谷城的特殊区域发展来定位,把河谷新城建设成为丹、河、谷“金三角”的核心城市。通过加强汉江大桥建设,拓宽光化大桥,新建河谷大桥,构建两地紧密相连、互动发展的交通圈,老河口到谷城城区的车程距离将缩短至10分钟。老河口的南部新城将成为河谷组团的行政综合服务中心和核心区。“河谷新城建成之时,河谷两地的距离将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近,河谷两地的发展也将比任何时候都快。”河谷两地的百姓对河谷新城建设充满信心。

  科技创新与服务创新双轮驱动

  近日,老河口市委召开专题会议,进一步明确了产业发展战略:实施“大城市、大园区、大产业”三大战略,构筑襄阳市域副中心城市发展高地。

  老河口地处“武汉-襄阳-十堰”的湖北汽车工业走廊之中,机械制造、汽车产业与周边大工业配套优势明显。近年来,除了汽车产业发展迅速之外,其他产业加速崛起。其支撑理念就是——创新驱动发展。

  在老河口经济开发区落地投产的新昇变压器有限公司,是为国家电网系统提供专业变压器的企业。该公司产品经国家质量检测中心和国家电力公司电气设备质量检测中心检验试验合格,入围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招投标采购目录,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等地。党委书记黎晓勤在介绍公司产品时十分自豪:“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2013年公司销售额将达到1.8亿元,2014年将突破5亿元。”

  行走在老河口科技产业园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一派火热的建设场景。作为10多家新入驻的科技企业之一,老河口风尚工贸有限公司占地110亩,今年5月正式投产。公司集开发、生产、销售工业胶粘剂为一体,依靠打科技创新牌走在了同行业的前列,年产值可突破2亿元。“从原料入口、加工到产品灌装,近百米的生产线只需要几个工人就可以完成……公司向前迈进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科研团队的不懈努力。”风尚工贸负责人说。

  坐落在老河口循环经济产业园的楚凯冶金有限公司,依靠科技创新,变废电池为聚宝盆,专业从事废铅酸蓄电池回收处理和循环综合利用。公司成立10年来,逐年加大科技资金投入,吸引了30多名专业技术人才,形成年处理10万吨废铅酸蓄电池能力,年产值达14亿元。

  作为湖北省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老河口市劲旺油脂加工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就十分重视科技创新。2008年公司投资500多万元进行设备改造和技术研发;2009年公司又追加投入250万元研发高塔,用于更好的分离油酸和硬脂酸;2010年采用高科技工艺新建一条日产20吨米糠毛油的浸出生产线,为企业实现产业一体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公司的高科技精炼塔投入使用后,可年生产6万吨产品,产值达到6个亿。”

  今年前3季度,老河口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7亿元,增长13.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69.27亿元,增长29.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39亿元,增长66.6%。

  在老河口市委、市政府的发展理念中,企业的科技创新只是产业发展的一个轮子,政府的行政服务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另一个轮子。

  为了营造一流的经济发展软环境,方便纳税人咨询相关税收政策,老河口市地税局局长李刚每年仅向纳税人发放的个人名片就超过8000张。李刚说:“名片既能方便宣传纳税政策,又能及时获知群众的反馈意见,改进我们的服务。”在下一个版本的名片上,李刚准备在背面印上重要的纳税和招商政策,让小小名片成为联系税务工作者与纳税人的桥梁,以便在第一时间为纳税人排忧解难。

  在探索行政服务创新的过程中,老河口市地税局秉承“纳税人至上,企业家老大”的服务理念,创建了以纳税人为中心、环境优美舒心、办税便捷省心、政务公开放心、诚信服务称心的“五心服务”模式,并多次被评为招商红旗单位和优化投资环境先进单位。

  像地税局这样,积极主动参与营造良好经济发展环境的市直部门越来越多。职能部门的行政服务创新,与企业的科技创新遥相呼应、齐头并进,构筑了老河口经济发展的双轮驱动格局。

  “小康老河口”不是遥远的梦

  十八大胜利闭幕不久,老河口市委九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开启襄阳市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新征程,率先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

  建成小康社会,老河口的“幸福坐标”在哪里?“要使百姓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住有所居,居民收入与城市发展同步增长,让百姓分享改革发展成果,让百姓热爱家乡、创造财富、幸福生活。”老河口市市长郑德安说。

  围绕率先建成“小康老河口”的全新目标,城乡各地已迈出坚实的步伐。

  规划建设中的南部新城,北起大桥路,南至环四路,西临汉江,东至汉口路,核心区面积为4.12平方公里,规划区内人口规模控制在8万人以内,力争通过3至5年,建成老河口政治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公共服务中心、文化教育中心和城市发展的新引擎。

  在南部新城卢营社区安置房二期建设项目现场,原来参差不齐的小平房被夷为平地,一排排整齐美观的家属楼拔地而起。项目总投资约6.2亿元,将建成12栋17层住宅、2栋16层住宅、13栋多层住宅,4栋1至4层的商铺等公用建筑,安置1479户居民。目前,卢营农村新社区建设一期安置房已交付使用。

  刚刚走进位于老河口市中心的酂阳办事处友谊路社区,记者就听到了阵阵京剧乐曲声。在社区党委书记牛国林的带领下,来到位于社区办公楼二楼的文艺活动室,10多位社区京剧爱好者正在这里专心练习。“我们社区的京剧协会,是老河口第一个社区民间京剧协会。社区还组建了丝弦艺术团,让更多爱好文艺的老年人加入到社区的文化活动中来。通过逐步满足居民的文化娱乐要求,让居民在物质小康的同时,实现精神小康。”牛国林说。

  新城区、新社区建设高效推进的同时,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配套设施也正在加快建设步伐。总投资5.5亿元的316国道改线工程一期工程全面贯通,目前正加紧完善配套设施,二期工程路线已确定,力争明年初开工。目前,已完成电站路提档升级,启动了环三路、化工东路、重阳路建设。

  投资2.2亿元的新一中项目完成前期准备工作,11月29日正式开工,建筑面积为6.9万平方米。包括博物馆、群艺馆、规划展览馆、行政服务中心在内的“三馆一中心”已经完成规划设计、招标工作。

  号角已经吹响,宏图已经开启。朝气蓬勃的“汉江明珠”正昂首阔步地向我们走来,“小康老河口”不是遥远的梦。


领导访谈

打造全面小康的“小汉口”

——访老河口市委副书记、市长郑德安


记者 陈栋 朱科 熊丹青 通讯员 甘霖 刘兵

老河口:阔步走来的“汉江明珠”
老河口市委副书记、市长郑德安   记者 李云飞 摄


  记者:请您结合老河口实际,谈谈学习十八大精神的最大收获。

  郑德安:党的十八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在学习十八大精神过程中,我看到了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省委、市委提出要率先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县、市、区备受鼓舞,更要加倍努力。

  十八大提出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会对老河口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作为汉江流域环境区、南水北调引水区,老河口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应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循环经济产业、农产品加工业,逐步淘汰化工等高污染、高能耗产业。此外,还将在生态长廊、生态文明村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等方面寻求新的突破,切实让生态文明贯穿到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率先建成“小康老河口”的时间表与路线图。

  郑德安:建成“小康老河口”的重点是力争率先进入全省县域经济第一方阵。根据老河口市这几年的发展态势,到2020年人均GDP实现翻番的目标将可提前2至3年实现。到那时,老河口市的城乡一体化会有重大进展,空间结构也有巨大变化。城乡居民可以使用到更加完善的基础设施,可以享受到更加便捷的公共服务。“小康老河口”不仅体现在居民收入数量上的大幅上升,更体现在百姓生活质量上的全面提升。包括安居乐业、社会和谐、人口素质、精神状态等指标。建设“小康老河口”,首先是精神上率先奔小康,然后才是实现全面小康。

  记者:河谷新城建设给老河口发展带来了哪些机遇?

  郑德安:位于汉江中游东岸的老河口市与一江之隔的谷城县,凭借连接鄂、豫、川、陕四省的独特区位优势,按照“河谷组群、统一规划、共建共享、相向发展、做大做强”的发展战略,确定了短期建设60万人口的中心城市,中远期建设100万人口的大城市的宏伟目标,把老河口、谷城打造成为襄阳副中心城市和汉江经济带明星城市。河谷新城建设给老河口发展带来了战略、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形象提升等众多机遇。河谷新城建设不仅能享受到政策上的利好,更能在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上具有“先行先试”的机会。比如,汉丹铁路开发、老宜高速公路建设、302省道改线、光化大桥加宽、开通老河口机场货运航线等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正在开建、洽谈或规划之中,将会吸引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要素资源向这里集聚。

  记者:您对老河口重塑“小汉口”昔日辉煌有何思考与愿景。

  郑德安:老河口在抗战时期被誉为“小汉口”,这段辉煌的历史在老河口民众心中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当时,水运优势给老河口带来了商贸经济的繁荣。后来,随着交通格局的变迁,老河口的交通区位逐渐被边缘化,也使得“小汉口”的辉煌不复存在。如今,老河口重塑“小汉口”的昔日辉煌,并非简单复制,而是要打造一个产业发达、交通便捷、人民幸福的全面小康的“小汉口”。汉十、老宜高速穿境而过,汉丹、襄渝、西武铁路改造提速,千吨级汉江河道建设加快推进……老河口的交通优势正在重新塑造。

  目前,老河口正举全市之力,建设南部新城,加快组群发展、产城融合的步伐,积极完善城市新区生产、教育、休闲、商住、物流等功能,成为中西接合部县域经济发展领头羊,提前实现打造汉江经济带明星城市、襄阳市域副中心城市的目标。

 


记者手记

创新与实干,让明珠更耀眼

熊丹青 朱科


  在老河口市,从城市到农村,从政府到企业,从园区到社区,处处可以感受到创新的脉搏,实干的风气。

  老河口、谷城组群发展、“抱团”跨越,在汉江经济带上跳起“双人舞”。这种战略创新,大胆地打破了原有行政区划,充分整合双方优势资源,必将成就一个襄阳市域副中心和一座汉江明星城市。

  万盟数控、奥星粮油、劲旺油脂、楚凯冶金、风尚工贸……老河口的一批传统与新兴龙头企业,在科技创新的引领下,逆势上扬,逐渐成为工业转型升级和快速发展的“第一引擎”。

  让后备干部补上招商课、让制度建设为发展加速、让“纳税人老大,企业家老大”的服务理念深入人心……老河口的行政服务创新,不仅营造了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还引来了大批实力雄厚的客商,将老河口经济发展带入快车道。

  创新是实干的最佳体现。老河口以实干促创新,以创新领实干,在产业经济发展中探索出一条科技创新与服务创新双轮驱动的创新之路,在组织建设中探索出一条理念创新与制度创新并重的创新之路,在河谷新城建设中探索出一条自主创新与协同创新并重的创新之路。

  创新就是要超越自我、超越旧我,就是要敢于突破、善于创造。实干就是要脚踏实地干事情,就是要一心一意谋发展。

  老河口,这座汉江边上的魅力小城,曾因交通便利成为商贸繁盛的“小汉口”,也曾因交通边缘化而一度落寞。如何重塑昔日“小汉口”的辉煌,成为汉江经济带的明星城市?老河口市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答案,那就是创新与实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