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东注:近日,两位良师吴廷俊教授、张金隆教授获得华中科技大学首届“立德树人”奖。吴廷俊教授是新闻学院前院长,张金隆教授是管理学院现任院长,前者是我的博士导师,后者是学习工作中的指导老师,不是导师,也胜似导师!两位良师虽风格不同,但研究精湛、师德高尚,值得我们后辈终生学习!向两位良师表示祝贺!
首届“立德树人”奖获得者风采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周报2009.9
编前: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道德情操、处世方式、行为准则、治学态度等,对学生产生着重要影响。在由学校组织部、研工部、学工部共同主办的首届“立德树人”奖评选活动中,10位教职工党员获此殊荣。本报特推出专版,展示他们的事迹和风采,希望全校教师向他们学习,一起来关心、促进学生发展,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
吴廷俊:贵在真实与客观
吴廷俊,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他说:“我没有其他本事,就会干一件事,那就是说真话!”
由于对说真话的坚持,他兼有敢说的勇气和追求客观公正的品质。他对治学和教学严肃认真,而且因为曾经担任新闻学院院长,对办教育也有着特殊的体会。他认为,新闻学的教师不要求很高的学历,但要有从事新闻工作的经历;传播学的教师要求有高学历,要在专业理论知识方面具有较高修养。
在学生培养问题上,他认为,不能把学生的思想弄得太死,要让他们有自由发展、独立思考的空间。他曾积极鼓励新闻学院的学生自主办报、办杂志,培养了一批新闻人才。
作为文科教师,他对学生的思想观念有很强的认同与期待。“我常常和同学们说,要独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不要盲从。既不去刻意或盲目地非议,也不去刻意或盲目地赞扬,凡事都要经过自己的大脑。不管是批评还是赞扬,都要有自己的见解,能说出自己的理由。”他告诫青年学生,遇到事情,一定要自己认真思考后,再发表意见。
“怎样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求异思维很重要。一件事情,大家都这样说,但不一定正确,你有没有去质疑过,有没有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过?”他认为,强大的流俗对个人独立思考存在不良影响。同时他也强调讨论的重要性:“正常的师生关系应该建立在良好的沟通上,特别是思想和方法的沟通上。”
(记者团 霍仟)
张金隆:“掌舵”“泡茶”两不误
张金隆,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加强管理科学研究,培养新世纪管理人才”——这是张金隆办公室里悬挂着的字幅。作为管理学院的“掌舵者”,同时也是知名学者,张金隆在行政管理和教书育人两种职责间保持着良好的平衡。
张金隆始终坚持“精英”教育模式,推动管理学院学科建设和发展,促进学生的进步和成长,注重创新型人才培养。他发动个人资源,力邀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担任学生的社会导师,共建学生专业实践平台。2004年,张金隆联系台湾中央大学等两岸高效管理学院负责人,成立了“海峡两岸大学生创意管理研习营”,为两岸学子共同策划和组织学术文化活动提供了平台,现已成为我校创新实践教育的品牌活动。在他的支持下,由管理学院MBA学生创立的立方咖啡屋成为管院学子创业的一张“名片”。
在院长职位上殚精竭虑的同时,张金隆也时刻铭记自己“博士生导师”的身份。他常说,研究生培养好比“泡茶”,应根据不同茶的个性,采用不同的“泡法”,既鼓励培养企业领袖,也注重孕育管理大师。他指导的两篇博士毕业论文被评为“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在2007年校首届“我最喜爱的导师”评选中,张金隆得到学生的一致推荐,以高票当选。在他看来,这是对其“博士生导师”身份的最高肯定。
(通讯员 刘艳美 杨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