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中国城市外贸竞争力100强城市”出炉
(2009-08-28 21:37:23)
标签:
杂谈 |
分类: 文摘类 |
“2008~2009中国城市外贸竞争力100强城市”出炉,深圳上海苏州位居前三
东莞名列第四 险胜宁波0.1分
来自:东莞日报
记者 周旭娇 实习生 张晓茵
本报讯
中国城市外贸竞争力100强,东莞名列第4!海关总署近日公布“2008~2009中国城市外贸竞争力100强城市”名单。排在前五位的城市分别为深圳、上海、苏州、东莞和宁波。
险胜宁波 东莞名列第4
据东莞地区海关人士指出,海关总署是通过8月份最新一期《中国海关》杂志发布该项名单的。此外,该名单只是“2008-2009:中国城市外贸竞争力白皮书”(下称“白皮书”)中的一部分,所涉及的分析数据主要来源自海关总署提供的2008年中国外贸数据。
在卷首中,白皮书明确指出:“白皮书依托各城市的外贸数据构筑出一个内容丰富的分析模型。通过它,不仅可以从不同维度来审视一个城市的外贸竞争力,这对有关方面调整贸易政策和指导贸易实践具有积极意义。”
记者从100强城市名单上看到,东莞以72.6分名列排行榜上第4,而宁波市以72.5分紧随其后。仅仅0.1分的差距,东莞与宁波排名异位。相比较2007年而言,东莞综合得分有所上升,而名次未变。在2007中国城市外贸竞争力100强榜单上,东莞名列第4,分数为58.00分。
此外,深圳市以81.6的高分独占鳌头,第2名上海得分为76分,苏州以75.6分赢得“榜眼”殊荣。厦门、广州则分别以72.4分、72.0分与东莞、宁波几近齐驱。
长三角吸引力胜过珠三角
记者从白皮书上看到,新榜上,珠海取代了青岛进入外贸10强,其余9强顺序仅有个别更迭,未发生颠覆性改变。
外贸规模超过千亿美元的明星城市中,除北京稳定在第8以外,深圳、上海、苏州、东莞夺得综合竞争力前4强,成为中国外贸旗舰的航标。
包括东莞在内的4强,在2008年第4季度,受人民币升值步伐加快、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等因素影响,合计季度进出口额为2854亿美元,同比缩水6.4%,但全年仍维持了快速进行的局面。
白皮书指出,金融危机不断蔓延和深化,虽给我国各城市拉响了外贸警报,但是城市外贸的基本面并未发生改变。
报告指出,在金融危机冲击之下,传统外贸增长引擎珠三角遭受重创,长三角也遍体鳞伤。2008年第4季度,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进出口值分别为2106亿美元和1660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4.4%和6.5%,均远高于1.6%的全国同期下降水平。但是,中国城市外贸的基本面并未发生改变,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带仍占据中国城市外贸竞争力100强近四成席位。
除了深圳、上海、苏州、东莞夺得综合竞争力前4席,成为中国外贸旗舰的航标外,19座副省级以上的城市占据了外贸综合竞争力前30强的一半席位,以及前10强的7个席位。其余省会城市中,仅中部地区的合肥、郑州跻身外贸综合竞争力前30位。
从数据分析来看,长三角吸引力增强,锋芒胜过珠三角。“珠三角直面转型困扰,长三角发展相对均衡,环渤海后续发展有待观察,海西经济区晋升为新贵”,白皮书认为,在人均出口额与外贸依存度两方面,珠三角弱势显露。
评价体系更在于思考城市未来
推出这一中国城市外贸竞争力排名,海关总署有其严谨的评价体系。主要由城市外贸水平竞争力、结构竞争力、效益竞争力、发展竞争力和潜力竞争力等5个二级指标、24个三级指标组合而成。由于数据直接来源于海关内部统计资料,其评价可信度高,权威性强。
“剖析一个城市的外贸生态,不仅仅在于估量其现有的竞争力,更在于思考这个城市的未来。”海关总署认为,一个城市的外贸竞争力不仅仅局限于规模和速度,更集中体现为生产要素间的合理配置,即利用内部资源,吸引、控制外部资源的效率和持续性。
东莞市外贸协会秘书长陈耀源认为,看一个评选还得注重看它的评选标准是否科学,海关总署此次评出的“2008~2009中国城市外贸竞争力100强城市”,是依照较为科学的评价体系来选出的。“海关做评价的背后,有一个庞大的数据资源,每个城市每年出口进口以及逐年发展态势,有一个宏观而精准的把握。因此,比较科学、准确。”
两年来,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魏平曾在东莞进行若干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的方面的课题研究。“东莞排在第四是否合适?既然有数据、有评价体系来支持结论,我们还是应该尊重事实。”
◆专家视点
谈过去
东莞发展外向型经济比较成功
记者:您觉得东莞为什么能拿第4?
魏平(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东莞是珠江模式的典型代表,外向型经济为主导。在这些年的发展中,先撇开金融危机来谈,东莞在几十年发展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发展道路,在出口导向性经济领域中应该是比较成功的。
首先,东莞市的外贸竞争力和经济成分有很大关系。相当多一部分竞争力和外资企业有关,外资成分的企业在东莞的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它们带动了东莞的民营企业走上了产业发展的道路,加入了东莞庞大的经济体系中来,形成了外资与内资并行发展的格局。
就我走访研究过的外资企业当中,不乏相当一部分拥有世界先进生产体系的企业,比如台达。一部分外资企业将技术(企业竞争力)也转移过来了,并发挥一定的作用。
在我调研过的民营企业中,发现不少企业缺少科技合作,但还是非常有心地走自主创新道路与创造自有品牌的道路。
其次,东莞市的产业政策环境非常宽松。大力引进外资企业,大力扶持民营企业等方针政策还是很有成效的。在调研中,我接触过不少务实的政府工作人员,我觉得东莞市政府是真抓实干的政府,是效率政府。我认为,东莞人在推进城市科技经济发展进程中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说未来
东莞未来须走“科技强莞”道路
记者:你怎么看待这个排名?东莞将来该怎么走?
魏平:排名只能说明过去,不能说明未来,一定要看到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贸易竞争力是一个相对而言的竞争力,现在有竞争力,未来未必有。
将来是一个高科技时代,东莞科技资源较为缺乏,从未来长远发展来看,东莞挑战很大。我认为,必须走到“科技强莞”这条道路,而不仅仅是现有的“科技东莞”。
未来需要大量运用东莞以外的科技资源,和东莞企业进行整合,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在产业调整转型的过程中,大力推进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与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形成东莞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若坚持“科技强莞”,东莞要保持现有的竞争力,还是大有希望的。
◆2008~2009中国城市外贸竞争力前20强
排名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