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文摘类 |
广州零售业态变迁大扫描
(上)
发布时间:2006-8-29 作者:陈栋 殷莹
老树与老店同龄
鑫丰酒店的现任“员工”
老店铺在新街
老街里的店铺
一家店铺的变迁——鑫丰糖烟酒
位于广州市荔湾区西湾路29号的鑫丰糖烟酒的前身是1953年成立的广州市专卖事业公司,1976年被划入广州市糖烟酒公司。1996年以前,这家店铺还是集体所有制,每个员工拿的是固定工资。1996年,公司开始实行经营权承包制改革,雷润娟承包了西湾路这家老店的经营权,但产权仍归集体所有,但她将之更名为鑫丰糖烟酒。
当时,雷润娟还聘请了三个以前的同事来协助管理店铺的经营。1998年,这三个同事都退休了,她又请来了两个曾在其它店铺做过的同事朱群爱、徐洁宽来协助管理店铺。
2004年,她买断了店铺的所有权,延续了51年的国有、集体制企业彻底私有化。
据她回忆,以前正规的糖烟酒商店主营糖烟酒外,也兼卖酱油、饼干、糖果以及儿童用品等。但这仍然比杂货店里商品的档次要高一些。
上世纪80年代,糖烟酒的生意很好,由于当时钱很之前,交易额很少,90年代通货膨胀后,以前辛辛苦苦积累的一些财富突然间变得不值钱了。而这个时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需求增强,糖烟酒商店迎来了生意最好的时候。
可是好景不长,到1997年,糖烟酒生意开始滑坡,2000年以后生意再次滑坡,仅够维持经营和家庭日用,处于微利经营状态。
据雷润娟分析,一个重要原因是连锁超市、大卖场、网上购物快速兴起,传统的糖烟酒不能满足消费者的多层次需求;最重要的原因还是1997年以来,下岗工人增多,居民收入减少,再加上高考扩招,家长都要把钱节省下来留给孩子读书,不敢轻易花钱,于是购买力低下。作为烟酒副食店,一般做的就是街坊生意,普通老百姓有钱,生意才能做强做大。
广州糖烟酒商店延续至今已经历了多次变故。据有关当事人回忆,糖烟酒在当今的变迁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糖烟酒所占用的侨房(华侨的房产)遭遇官司,被房主收回了一部分;二是旧城区改造撤除了一部分;三是转行了一部分。曾经风靡一时的糖烟酒商店现在整个广州城内所剩无几。
更让雷润娟担心的是,旧城改造仍在继续。以前东山区大拆迁时,传统老店铺都不见了,留下的只有高楼大厦。拆迁后,补偿费一般只补给房产所有者,而不是店铺经营者,并且建立的高楼大厦的店铺租价非常高昂,对于她这类老职工而言,很难筹集巨额资金来投资开店。于是,拆迁对于他们而言几乎意味着失业。
当时,雷润娟还聘请了三个以前的同事来协助管理店铺的经营。1998年,这三个同事都退休了,她又请来了两个曾在其它店铺做过的同事朱群爱、徐洁宽来协助管理店铺。
2004年,她买断了店铺的所有权,延续了51年的国有、集体制企业彻底私有化。
据她回忆,以前正规的糖烟酒商店主营糖烟酒外,也兼卖酱油、饼干、糖果以及儿童用品等。但这仍然比杂货店里商品的档次要高一些。
上世纪80年代,糖烟酒的生意很好,由于当时钱很之前,交易额很少,90年代通货膨胀后,以前辛辛苦苦积累的一些财富突然间变得不值钱了。而这个时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需求增强,糖烟酒商店迎来了生意最好的时候。
可是好景不长,到1997年,糖烟酒生意开始滑坡,2000年以后生意再次滑坡,仅够维持经营和家庭日用,处于微利经营状态。
据雷润娟分析,一个重要原因是连锁超市、大卖场、网上购物快速兴起,传统的糖烟酒不能满足消费者的多层次需求;最重要的原因还是1997年以来,下岗工人增多,居民收入减少,再加上高考扩招,家长都要把钱节省下来留给孩子读书,不敢轻易花钱,于是购买力低下。作为烟酒副食店,一般做的就是街坊生意,普通老百姓有钱,生意才能做强做大。
广州糖烟酒商店延续至今已经历了多次变故。据有关当事人回忆,糖烟酒在当今的变迁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糖烟酒所占用的侨房(华侨的房产)遭遇官司,被房主收回了一部分;二是旧城区改造撤除了一部分;三是转行了一部分。曾经风靡一时的糖烟酒商店现在整个广州城内所剩无几。
更让雷润娟担心的是,旧城改造仍在继续。以前东山区大拆迁时,传统老店铺都不见了,留下的只有高楼大厦。拆迁后,补偿费一般只补给房产所有者,而不是店铺经营者,并且建立的高楼大厦的店铺租价非常高昂,对于她这类老职工而言,很难筹集巨额资金来投资开店。于是,拆迁对于他们而言几乎意味着失业。
一个富商家庭的变迁——世界首富伍秉鉴
清代广州的四大首富“潘卢伍叶”家族,全是十三行的行商。卢家来自广东新会,潘、伍、叶三家来自福建。他们远走他乡,得遇良机,靠着十三行发家致富。
十三行商人与两淮盐商、山陕商人一同,被称为清代中国三大商人集团,曾是近代以前中国最富有的商人群体。十三行街成为当时世界的“华尔街”,大的商号拥有资产上千万银两,出现了一批世界级的富豪。
据史料记载,洋行巨头之一潘氏家族的豪华别墅临珠江而筑,堂皇气派,钦差大臣、总督巡抚及外国使节常常在这里会晤。伍家——伍柄鉴、伍元华、伍崇耀三父子,以经营十三行怡和行商而扬名。其豪宅与潘园交相辉映,是一处大型的园林建筑,据说可与《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媲美。
伍家发迹稍迟于潘家,然而后来居上,并超过潘家。1834年,伍家资产约有2600万两白银,被当时的西方称为“天下第一富翁”。19世纪中期,在美国凡带有伍家图记的茶叶,就能卖出高价。2001年,美国《亚洲华尔街日报》将伍氏商人评为千年来全球最富有的50人之一。
据《安海伍氏族谱》所载,嘉庆年间,伍氏已成为广州的首富了。据亨德《广州番鬼录》介绍,鸦片战争期间,他也自购军舰一艘,贡献给清朝政府,当英军勒索赎城经费时,他有独资捐款一百万元,其经济实力可谓雄厚。他的住宅在珠江南边的溪峡街,溪峡是由他命名的,因为他的故乡在福建溪峡乡,为了不忘祖宗,故以此命名。
如今,富豪们的踪迹只存留在史籍中和支离破碎的文物里。记者来到海幢街,当年建在这里的伍家祠只剩下伍家姑娘的闺房,一面墙被改为红砖,深锁在幽僻小巷,寂寞无主。
十三行商人与两淮盐商、山陕商人一同,被称为清代中国三大商人集团,曾是近代以前中国最富有的商人群体。十三行街成为当时世界的“华尔街”,大的商号拥有资产上千万银两,出现了一批世界级的富豪。
据史料记载,洋行巨头之一潘氏家族的豪华别墅临珠江而筑,堂皇气派,钦差大臣、总督巡抚及外国使节常常在这里会晤。伍家——伍柄鉴、伍元华、伍崇耀三父子,以经营十三行怡和行商而扬名。其豪宅与潘园交相辉映,是一处大型的园林建筑,据说可与《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媲美。
伍家发迹稍迟于潘家,然而后来居上,并超过潘家。1834年,伍家资产约有2600万两白银,被当时的西方称为“天下第一富翁”。19世纪中期,在美国凡带有伍家图记的茶叶,就能卖出高价。2001年,美国《亚洲华尔街日报》将伍氏商人评为千年来全球最富有的50人之一。
据《安海伍氏族谱》所载,嘉庆年间,伍氏已成为广州的首富了。据亨德《广州番鬼录》介绍,鸦片战争期间,他也自购军舰一艘,贡献给清朝政府,当英军勒索赎城经费时,他有独资捐款一百万元,其经济实力可谓雄厚。他的住宅在珠江南边的溪峡街,溪峡是由他命名的,因为他的故乡在福建溪峡乡,为了不忘祖宗,故以此命名。
如今,富豪们的踪迹只存留在史籍中和支离破碎的文物里。记者来到海幢街,当年建在这里的伍家祠只剩下伍家姑娘的闺房,一面墙被改为红砖,深锁在幽僻小巷,寂寞无主。
一家公司的变迁——大新公司
20世纪初年,广州开始出现公司形式的百货店。1918年,澳商华侨蔡兴、蔡昌兄弟与其他华侨集资40万港元在广州西堤创办大新公司。它楼高九层,是20年代初期广州最高的大厦。地理位置也相当优越,临江的西堤一带历来就是商贸通衢,水陆四通八达,著名的十三行客流如云,公司在选址上占近了地利。而它的建筑和设施更为时人所瞩目,它的1至7层是百货公司,8、9层及天台建成游乐场所。不仅自置有供水、发电等设备,还装载了当时广州人罕见的4部升降机接载客人。在大厦的东侧还修筑了一条汽车道,方便小汽车盘旋而上顶层,出尽一时风头。引人注目的还有设在顶层的天台花园和天台游乐场,这里经常有所谓“文明戏”和杂耍节目的演出,入场券每位一毫,一时游人如织,成为了宣传公司、吸引顾客的一种途径,又有“九重天”的雅称,是有钱有闲阶层游乐的去处。可以说,这种格局已基本上具备了当前购物中心的雏形。
然而,大新公司命运坎坷。1938年广州沦陷前夕,曾被暴徒洗劫一空,沦陷时又遭焚毁,货物和设备均荡然无存。抗战胜利后,曾一度谋求复业,但资金筹措困难,一座华厦成废墟。直到1952年,政府拨款150万元进行修复,重建为12层的南方大厦,于1954年国庆开业,再度成为广州最著名的百货大厦之一。
现在的大型百货零售企业——广州市新大新公司,原址为1918年创建的大新公司的城内分店。1949年后先后易名为惠爱百货商店、中山五路百货商店。1989年9月拆建后重新开业,改称新大新。楼高16层,其中营业楼层有11层,面积达10000多平方米,是规模较大、设备较先进的大型百货公司。设有中央空调系统、双向自动扶梯系统、电脑管理系统、自动报警喷淋排烟消防系统等先进商用设施,为顾客提供安全、舒适的购物环境。
然而,大新公司命运坎坷。1938年广州沦陷前夕,曾被暴徒洗劫一空,沦陷时又遭焚毁,货物和设备均荡然无存。抗战胜利后,曾一度谋求复业,但资金筹措困难,一座华厦成废墟。直到1952年,政府拨款150万元进行修复,重建为12层的南方大厦,于1954年国庆开业,再度成为广州最著名的百货大厦之一。
现在的大型百货零售企业——广州市新大新公司,原址为1918年创建的大新公司的城内分店。1949年后先后易名为惠爱百货商店、中山五路百货商店。1989年9月拆建后重新开业,改称新大新。楼高16层,其中营业楼层有11层,面积达10000多平方米,是规模较大、设备较先进的大型百货公司。设有中央空调系统、双向自动扶梯系统、电脑管理系统、自动报警喷淋排烟消防系统等先进商用设施,为顾客提供安全、舒适的购物环境。
一座商业大楼的变迁——爱群大厦
不管现代化的潮流给广州带来多少高楼大厦,位于广州旧城区珠江北岸堤边的15层高的爱群大厦却始终不会减色,因为它曾是东南亚最高的大厦。很多广州人都不知道,爱群大厦其实就是“香港爱群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广州分行”。建成后一直作酒店用,故又名“广州爱群大酒店”。
广州爱群大厦于1931年秋开始设计,建筑师为中国陈荣枝和李炳垣俩先生。1934年10月1日开始兴建,于1937年7月建成。爱群大厦是广州市第一栋钢结构高层建筑,也是迄今为止广州唯一的钢结构高层建筑。爱群大厦全楼15层214英尺,约65米,进入内部装修,电灯、电话、电扇、空调,还增设了全广州第一台暖气机。
至开张那天,当时的大人物纷纷到场祝贺,孙科写了“杰构凌云”几个大字,吴铁城写“美仑美奂”,余汉谋写了“宏观大启”,李宗仁、宋子良等大人物也纷纷题词,爱群大厦与中山纪念堂及广九车站、海珠桥等,成了当时名噪一时的南国景观。
当时为了发动广大市民关注爱群,报上刊登征文启事,分甲乙两题:甲、爱群开业后对广州繁荣有何关系;乙、酒店的设备如何现代化。结果,来稿甚广,“鸿篇巨制,琳琅满目”,各评出10名佳作。甲题第一名龙准,全文以清丽的文笔赞广州“士庶丰昌,物华倩丽”。而乙题第一名的吴月婵,则提出爱群应实现两个现代化——物质现代及精神现代化,“精神物质,咸与维新”。
20世纪80年代以后,广州新建筑层出不穷,爱群大厦旁边也矗立了不少比它高得多的高层建筑。相比之一,爱群大厦并没有落后,它的设计特点值得我们回顾和借鉴。
广州爱群大厦于1931年秋开始设计,建筑师为中国陈荣枝和李炳垣俩先生。1934年10月1日开始兴建,于1937年7月建成。爱群大厦是广州市第一栋钢结构高层建筑,也是迄今为止广州唯一的钢结构高层建筑。爱群大厦全楼15层214英尺,约65米,进入内部装修,电灯、电话、电扇、空调,还增设了全广州第一台暖气机。
至开张那天,当时的大人物纷纷到场祝贺,孙科写了“杰构凌云”几个大字,吴铁城写“美仑美奂”,余汉谋写了“宏观大启”,李宗仁、宋子良等大人物也纷纷题词,爱群大厦与中山纪念堂及广九车站、海珠桥等,成了当时名噪一时的南国景观。
当时为了发动广大市民关注爱群,报上刊登征文启事,分甲乙两题:甲、爱群开业后对广州繁荣有何关系;乙、酒店的设备如何现代化。结果,来稿甚广,“鸿篇巨制,琳琅满目”,各评出10名佳作。甲题第一名龙准,全文以清丽的文笔赞广州“士庶丰昌,物华倩丽”。而乙题第一名的吴月婵,则提出爱群应实现两个现代化——物质现代及精神现代化,“精神物质,咸与维新”。
20世纪80年代以后,广州新建筑层出不穷,爱群大厦旁边也矗立了不少比它高得多的高层建筑。相比之一,爱群大厦并没有落后,它的设计特点值得我们回顾和借鉴。
前一篇:开栏词:让商脉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