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日记类 |
别人毕业狂欢,而我没有出门
昨天晚上,我们04级硕士毕业班的同学吃了学院组织的散伙饭,定价在200元/桌的饭局里,同学们吃的菜并不多,喝的酒倒不少。与本科毕业不同的是,这种氛围里没有太多的伤感与忧愁。可能是大家情感不深,也可能是随着大家年龄的增长而变得成熟、稳重……
记得两年前,本科毕业散伙饭的时候,我们基本每人拿一件毕业衫,或穿着,或拿着找老师同学签名。当时的毕业衫签的名比较多,当时的院党总支书记、现为人文学院党总支书记的汪佩伟教授在我的毕业衫上签了个“小汪”。我问“为什么签小汪而不是老汪”,他说:“即使你们是学生,你们毕业后,我也永远是你们的朋友。小汪比较符合这种关系。”多亲和的老师,因此,就读期间,我和汪书记的交情一直都不错。
还有,当时吃饭的现场,很多同学汪汪地哭了起来,很多眼里都饱满了泪水,当然也包括自己。特别是吃完饭,很多同学又小聚了,哭的就更多了……后来,仍然在校读研的我一个一个与同学相拥相抱,送着一个一个同学去校门、汽车站、火车站、机场大吧候车室……
可这个毕业似乎有些不同,今天上午武汉下了大雨,本来炎热的天突然凉爽了很多,一些同学陆陆续续走了,有的都工作几个月半年了。甚至有些毕业聚餐、合影都没回来。真是,年龄大了,人心散了。
当然,对于研究生毕业而言,小集体的聚会多了,昨天晚上,几个同学喊我去喝夜酒、蹦的,但没有去。很早就休息了,因为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还有很多推不掉的送行饭要吃。
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周刊每周要出,稿件要写、要看,还要签版,任务推不掉。另外,28号,因为《青年时代》的《春节零距离调查河南癌症村》和《中国第一古矿——大冶矿区第一报告》等调查应邀要去北京参加“第二届调查记者研修班”。会议期间的4、5天里,吃住等都是举办方提供。因此,自己对能参会感到比较幸运。可举办方让我准备的一个发言稿还没准备。
此次研修班总共媒体届只有60位新代表,可能有几百上千人报名了,但以校园报刊作品入选参会的还是第一次。因此我要感谢《青年时代》。这也告诉很多在校园报刊锻炼的同学,校园报刊里的一些好作品也是可以赢得社会认同的。而对作品的认同就是对这个校园媒体的认同,也就是对整个团队的认同。
为了把走之前之后的一些事情处理完,因此这个周末没有出门。别人在毕业狂欢,我也就没办法参与了。等以后与老同学见面的时候再补上吧。真对不起老同学!这些话当面不好说,也只能在这里自己为自己倾诉一番了。
祝同学们一路走好,一生平安!
2006年6月24日于喻家山下
前一篇:红金龙评论:忏悔彰显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