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守望者:谁能站在孔子的肩膀上?

(2006-05-05 10:44:04)
分类: 文摘类
陈栋注:这是尊敬的赵佑祥老师4月28日来华工参加评论高层论坛时,在新闻学院门口名人园观光后的一段感想,值得学习和思考!与大家分享!
 
谁能站在孔子的肩膀上?
 
   4月28日,受两位研究生朋友之邀,到华科旁听一学术会议。会前,名人墙下踱步,看牛顿名言:"我之所以比别人看得更远,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沉思良久,一番感悟,随即记下。发与华科网站,与同学们分享,聊表我对两位研究生朋友和华科之谢意。
     
   苏格拉底的学生可以站在苏格拉底的肩膀上,孔子的学生可以站在孔子的吗?
   苏格拉底的学生对苏格拉底的某些理论作一些修正、补充和完善,他仍然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孔子的门徒如果对孔子的学说作一些修正、补充和完善,他还能自称是孔子的
学生吗?
   只要你的思辩有内在的“逻辑”,你的结论即使与苏格拉底不同,仍然可说是苏格拉底的好学生;而你一旦自认是孔子的学生和门徒,不要说公然指出孔子的学说有缺陷、
有不足,就是在意识的层面上怀疑孔子的学说,也是大逆不道的。所谓“子为父隐,父为子隐”是也。无论你的观点多么符合理性,不要说怀疑孔子的学说,就是置疑孔子的某些
具体的说教,你就已经否定了儒学的根基。
   大轴心时代的苏格拉底与孔子的学说的这一不同特性,决定了2000多年来东西方文化发展的不同轨迹和方向。
   苏格拉底之后的一代又一代的西方思想家,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苏格拉底的学说被一次又一次的超越而成为西方文化的根基;孔子之后的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思想家,则都
是从孔子的只言片语中寻找微言大义,董仲舒、朱熹等人都只能是对孔子学说的补充和完善,远谈不上超越,孔子学说成为不可逾越的高峰。
   儒家文化的封闭性由此可见一斑。
                                                                
                                                                                                                           守望者
                                                                                                                      2006.4.28于华科校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