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金龙评论”
春节营销,中低端消费群不容忽视
《红金龙周刊》2006年1月20日一版
本报评论员 木东
春节临近,各大消费市场纷纷活跃起来。其中烟酒副食、服装花卉等零售市场更是倍受老百姓的亲睐与关注。
笔者近日走访、观察发现,家电、通讯商品趋于大众化的同时,烟酒副食、花卉等商品却呈现出礼盒化和高价格的趋势。高档次的“打包礼品”、“全套服务”等营销架势层出不穷。
其实,在春节消费市场的“大蛋糕”里,中低端消费群体仍然占据消费人口总量的绝大多数。特别是广大农民工返乡、城市工薪阶层回家探亲,他们会成为拉动春节消费的重要力量。因此,笔者建议广大商家、厂家以及广大零售业主朋友在春节营销中,千万别把中低端消费群搁在一边。
现实表明,富人总是站在消费市场的风口浪尖,成为商家争相追逐的对象。与富人一掷千金的“感性消费”相比,“穷人”消费往往比较“理性”,甚至有些精打细算。于是商场出现了“穷人的钱不好赚,要盯紧富人钱袋子”的营销倾向。
确实,高端商品利润高,富人的钱也好赚,但他们的消费却有限,毕竟富人群体有限。可是,游离于中低端市场的“穷人”消费则是大众消费,这一市场十分庞大。他们单次消费额少,但消费频率较高,集聚起来便是一股不小的能量。
乐于做“穷人”生意而走上富裕之路的成功企业和个人并不少见。比如,一对德国兄弟开设的阿尔迪超市被称为“穷人店”,以“低价,低价,再低价”为原则,其经营的商品一般比其他超市便宜一到两成,有的甚至便宜一半。在德国,89%的人曾光顾该超市至少一次。2005年他们却以411亿美元的个人财产位居全球最富人物排行榜的第三位。
这正是顺应“穷人的经济学”所迸发出的巨大威力。难怪管理学大师普哈拉在《金字塔底部的财富》一书中写道:“跨国公司必须将全世界的穷人(每天生活费低于2美元者)视为需要商品和服务的潜在市场。”
依笔者之见,关注中低端市场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有比较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赢利空间;二是可以服务和方便广大普通老百姓,培育消费忠诚度;三是中低端市场的稳定能促进并保证整个消费市场的稳定。
总之,无论是厂家、商家还是零售业务朋友,“营销眼”都不能一味向“上”,“穷人”的生意同样有利可图,有钱可赚,甚至大有可为。只有高端与中低端市场齐头并进,春节营销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只有为广大“穷人”提供服务与便利,春节营销才能彰显普适性人文关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