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栋回复“nbren”:敢于反思错误才是真正的勇者!
一位叫“nbren”的人在我写的上篇日记《精辟解释:你能走多远,取决于你与谁同行!》中留了这样一段话:“自己吃过的东西再翻出来在上面拉泡屎,很佩服你的勇气,更佩服你目中无人的牛气。别人可能在某些方面不如你强,但你也不如更多的人。嘲笑和侮辱,只能证明你的可怜!”
看后非常好笑。本来这几天我一直都在想,我是不是在我退出声明的“记者团”版上去跟一贴,但是想着可能会引起别人的一些误解,毕竟我是上次“公共人物评选”的发起者和组织者。
今天,我的沉默反倒被他们批评了,怪哉!
我现在还真想和这位叫“nbren”的人说两句:
nbren,我不想知道你是谁,但我知道你是这次魅力人物的组织者或参与者。我写这个文章只是记录一个真实的谈话,没有别的意思。如果你说我可怜,可能你们很多人连可怜的资格都没有,因为你们做人做的都不是你们自己,而是为别人而活,受别人摆布。师弟,我告诉你,组织参与一个大活动的做法要始终如一。比如,你们在开始时倡导的评选标准:亲和力,创新力,感染力,推动力,你们应该尊重;你们提出的评选章程的发栏语:总有一种精神,它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勇往直前;总有一种人格,它驱使我们不断寻求自我完善。你们应该坚持。
调子这么高,可最后结果就不能实现了。若完全尊重网络(评委做参考),可以搞一个“超女版”;若完全按照评委和组委会的评选标准可以搞一个“感动中国版”,这样谁都没意见。倘若想把两个揉到一起,真的很难兼顾。这或许是评选技巧问题。
还有在候选人挑选上,去年很感谢江部长、俊伟、张杨、陶清清等校报和记者团老师和同学的辛勤劳动。特别是张杨等带着团员发了15个以上的院系问卷(具体不记得了),征集候选人,而《青年时代》和《华中大研究生》两家也只负责一半的院系,我当时开玩笑和张杨说:“你们记者团队伍多,扎实、精干。”最后他们毫无怨言地完成了,并且最后采访等也很仔细,我很感动。或许今年评选在征集候选人上花的功夫有些少,并且标准不统一,操作中难免会有争议。这种争议被人提出来早该有思想准备。
你在留言中还说“自己吃过的东西再翻出来在上面拉泡屎”,好像这次评选从本质上并不是去年“公共人物”的延续,去年的标准好象是“创新力、影响力、道德力”,今年却是“四力”;去年的程序是走访、调查、问卷、投票、评委、组委会等,今年好象环节有所减少……可以说,去年的饭与今年的饭并不是一碗饭。
我的退出只是表明一个自己的态度,没有别的意思。不过从反映来看,我也只算是替很多人说了一句真话罢了。如果我连说真话的权利都没有,那可能有些不厚道吧。
刚刚接到《华中大研究生》的信息,说活动不搞了,我感到遗憾。毕竟大家付出了那么多,是乌龟,是王八,也应该给大家一个交代。
活动夭折了,可是你们这些组织者还是要坚持自己的学业和工作,我希望你们要学会反思,不要把责任都推给别人。同时,我也绝不是一个没安好心、故意拆台的伪君子。
我有自己的做人原则和做事风格。我也一直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需要你太担心!
《南方周末》年终版对年度人物连战的评价是引用连战自己的那句话:敢于面对历史才是真正的勇者!我现在要告诉你:敢于反思错误才是真正的勇者!
让它与我们这些还有点理想的年轻人一起共勉!
陈栋
2006年1月10日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