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文学之梦 |
晚上看《雍正王朝》大结局,结尾处显示:雍正继位时国库不足七百万两,而当雍正去世时国库达五千万两,导演乃至作者以此试图证明雍正的成绩,在作者看来国库富足乃是为政者成就的表现。
看到这里,笔者在想,那么老百姓的生活当时又是如何呢?
中国有句话叫:国富民强。笔者以为国富、民强不应是先后关系而应是并列关系,也就是说只有当一个国家或是一个地区只有在国富与民强两个指标都起来时才代表为政者的水平高低。
原因不言自明,在一个时代,财富就那么多,国家与人民或是百姓分而食之,国库多了老百姓那可能就少了,反之亦然。
而要想让国库多起来也简单,多征税,如雍正王朝中所演的地方官甚至对老百姓走路过桥都要收费,这样问题自然就大了。
因此,以国库的多少来作为为政水平的高低显然有失偏颇,窃以为,只有国富与民富两个指标皆强的情况下才可能综合显示为政者的政绩。
这里进一步需要研究的是民富中,少部分人如果掌握社会中大部分财富算不算国家繁荣富强,即国富与少部分人掌握大部分财富算不算繁荣?
因为根据意大利经济学家巴累特的定律,百分之二十的人掌握国家百分之八十的财富。所以,得琢磨这是否本事就是自然的规律?如果本事是规律那么就无可非议,如果不是,那么需要解决的问题则是财富如何分配的问题?如何进一步解决财富在老百姓中的分配问题?
不管财富究竟在老百姓中如何分配,总之显然可以看出雍正王朝中作者仅以国库增加来证明雍正的政绩显然有失偏颇。
理想情况则是:做大财富蛋糕,国富与民富共进,不知能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