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行车的今天就是小灵通的明天?

(2006-10-30 12:00:27)
分类: 挨踢之情

自行车的今天就是小灵通的明天!

跨越过高速成长期后的小灵通未来如何发展,是路子越走越宽还是日趋没落,这是小灵通目前所遇到的焦点问题。

对此,小灵通之父徐福新用“自行车论”来予以说明。谁都知道自行车的技术简单,但它廉价、实用、方便、无污染,非常符合我国的国情,己在我国拥有10亿左右的用户。而小灵通和自行车有许多相似的地方,随着小灵通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增值业务的推陈出新,徐福新相信,中国自行车的今天就是小灵通的明天!

    对于徐福新来说,1996年注定难以忘记。

那一年,徐五十一岁,对于许多人来说,年过半百之后似乎在事业上已经差不多算是定型了,也很难再有大的作为。不过,谁也没想到,就在这一年,徐福新的一个偶然灵感竟然会开拓出中国电信业的一个新天地,这也许是徐福新当时没有想到的。

那一年,徐刚从浙江余杭调到浙江省会杭州不到一年,组建浙江省数字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出任总经理一职,同时他还兼任做了十几年的浙江省余杭市邮电局局长。

一天,徐在翻阅一本杂志时发现日本在搞流动市话PHS(Personal Handyphone System)业务,问世一个月就在东京就发展了10万户。

这让徐福新心中一动。当时,中国电信和移动分家已经是业内公开的秘密,而移动业务上升很快,固定业务量已经开始下降,固定电话热装冷用现象越来越明显。

“当时我就预感到,如果真的分了家,电信失去移动通信这块大蛋糕,日子肯定不好过,惟一的出路是要找到新的增长点。”忆及当时,徐福新称。

这个新的增长点会是什么?日本的流动市话PHS给了徐福新灵感。虽然,PHS在日本流动市场是作为另一个移动通信来搞的,与固定电话网不搭界,但徐福新认为,把PHS嫁接到固定电话网上,前端再接上PHS的无线技术,就建成了一个在固定网上的小手机。

当年6月,为新想法激动不已的徐福新辞去了浙江数字移动公司的总经理职务,回到余杭专心改造PHS技术。

随后他联系到后来靠小灵通发家的UT斯达康作为这项技术的合作伙伴。而事实上小灵通的机会本该属于华为,然而遗憾地是由于当时华为相关人员的大意,使得华为丧失了本该属于自己的商机。

“我第一想到的当然是华为,他们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能力是通信业内最强的。”徐福新称,“但一直到1999年,华为都下不了决心做小灵通。”

UT斯达康的生产厂设在杭州,加之徐福新与其中国区总经理吴鹰跟关系比较熟,因此后来徐找UT斯达康作为合作伙伴。

据悉,“小灵通之父”这一称呼就是当年UT的副总王谦对徐福新那一段工作的高度评价。

双方合作后,UT斯达康的技术人员把徐福新的这一想法变为了现实,联合开发出了把PHS技术和程控交换技术融为一体的PAS(Personal Access System)系统。

随后,PAS在余杭市区所在地临平地区开始了小范围的试验,并正式开通,受到当地老百姓的欢迎。

在全国市场上,小灵通呈星火燎原之势,愈烧愈旺。不仅成就了UT斯达康,而且使得固网运营商找到了新业务增长的筹码,与此同时,也让徐福新这三个字与中国小灵通产业密不可分。

不过眼下,小灵通业务的风光好像已经不同往日,尤其是其主导设备厂商UT斯达康自2005年以来频频传出业绩不佳的负面消息,更让不少业内人士对小灵通充满了担心。

事实上自1998年小灵通投放市场后,对其质疑之声一直都有,当年学术界就出现了“小灵通采用的是落后的技术”的论断,而且在政策上差点也让小灵通夭折了。不过好在最后小灵通挺了过来,而且事实证明小灵通在市场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徐福新认为,决定小灵通命运的是市场,是用户而非技术。在完成了从中小城市冲锋陷阵到中心城市后,小灵通下一步的出路有三:一是增值服务;二是农村市场;三是进军海外。

他认为,小灵通有如自行车,不能说现在有了小轿车就没有自行车的市场了。

不过呢这个理论也有个问题,以寻呼机来说,当年寻呼机也是风靡一时,不过后来在手机价格狂降的情况下,这个终端却驾鹤西行了,既没有来得及面向农村市场大面积开花,也没有成为今天的自行车。如此一来,这个自行车理论好象又有点不通了。小灵通究竟以后会如何呢?是成为今天的自行车,还是步惜日的寻呼机?这看来还得市场的检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