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视问政要做驯服权力的地方性工具

(2013-06-19 00:04:37)
电视问政要做驯服权力的地方性工具
杨于泽

  武汉市今年电视问政的“期中考”初定于7月2日“开考”,“十个突出问题”被归纳为作风、执法、服务、管理、环境等5大板块,分5天分别将相关市领导与部门负责人推向“问政台”,接受市民代表与专家的考问。又一场治庸问责的风暴,即将应时刮起来。
  电视问政办到现在,已经是第3个年头,也是第3次“考试”。由于事实上具有电视节目的形式,电视问政就有可能出现疲态。被问政官员是否还有过去的忐忑不安,问政者还有没有昔日的意气风发,观众还有没有“围观”参与的新鲜感,以及电视问政还能不能够达到问政初衷,这样一系列问题已经被一些人提出来。
  问政关键在问,但它以“电视问政”的形式出现,电视节目的属性已经对“问”构成多种约束,人们不容易“畅所欲问”。比如作为问政者的市民代表和专家,是事先安排好了的,未必就是最想问也最有资格问的人。它是一档节目,时长被限定为100分钟,而被问政官员每场少的6人,最多有20人之多,这会不会意味着很容易蒙混过关?或者经过的大场面多了,官员会不会积累了经验,已经悟出了应付的诀窍?
  电视问政的价值不在电视直播,其本质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吏治”新形式。用政治系统理论来分析,政府及其官员构成一个政治系统,如果这个系统封闭运行,它就会失去大部分动力,运转效率低下甚至失灵。我们必须向它输入民意压力,这是推动政府机器运转的动力机制。用通俗的话说,政府是一头慢牛,它需要主人挥鞭驱策。
  这是武汉的一项创新之举,坚持三载,已经成为武汉在全国打响的一个政府创新品牌。经常有人指责官员,说他们“占着茅坑不拉屎”。要让多数官员尽职尽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过去我们常由领导坐在主席台上训话,组织他们改造“三观”,但某些官员只当耳边风。在电视演播室制造一个众目睽睽的现场,让官员接受市民代表与专家的考问,颇类似于我们在国际新闻节目中常见的政治场景。主人出场,公仆态度就会端正许多。
  电视问政不仅要打响品牌,坚持下去,更为关键的是要以之激活武汉的权力生态。现在武汉铆定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百事待举,民众于政府寄望甚殷。官员是城市发展的一股领导力量,他们出不出力以及出多大力,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武汉发展的质量与成败。电视问政,不仅要让他们脑门上冒汗,还要让他们坐不住,一门心思奋蹄向前。电视问政不一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顶层设计,但它可以是驯服权力的一种地方性工具。
  电视问政本身就是创新之举,有关方面在筹划与制作这档“节目”时,自然就应有强烈的创新意识。电视问政不是向市民提供娱乐节目,它必须调动人们的参与激情,达到驱策官员的实效。如何让真正有问题意识的人士拿到“问政权”,问政之问要不要事前计划,可不可以延长“节目”时长,都是值得我们认真考虑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