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濒死体验
杨于泽
位于湖南湘西的酒鬼酒公司,由于产品塑化剂超标,眼下正处于舆论和市场的风口浪尖。公司市值三个交易日内蒸发41.88亿元,很多地方将酒鬼酒下架,北京市场据说已完全无人问津。
这家企业看来很坚强,不承认塑化剂超标,不承诺召回产品。不承认塑化剂超标,理由是国家对酒类并没有塑化剂限量标准,也就无所谓超不超标。也不打算召回问题产品,他们给出的理由是,质检总局没要求他们召回。
企业大概是在危机公关,设止损点,保品牌。现在的公关公司服务意识强得很,碰到企业栽了,自然要毛遂自荐,服务上门了。然后教企业几招,统一对外口径。也不排除企业高管们自编自导,如今成功的中国企业家是相当自信的,专业的方案他们未必瞧得上。
但话虽然由着企业自个儿说,但管不管用并非高管们所能决定的,这时候的酒鬼酒就像船入中流,只能随波逐流、听天由命。企业说白酒中塑化剂没标准,但卫生部毕竟有一个可供参考的限量。企业拒绝召回产品,但经销商明摆着货卖不动。涉及食品安全,消费者犹如惊弓之鸟。况且市场上多的是替代产品,消费者何必挺而走险,自堕虎口?
这使我们想起2008年的三鹿集团,一旦三聚氰胺曝光,三鹿也是支支唔唔,以为可以蒙混过去。当时,问题奶粉据说是700多吨,按照三鹿高管们的美好愿望,消费者应当“实事求是”对待他们的问题才是。一个全国最大的乳品企业,按理应属“不可倒闭”,政府想必会小心呵护。但哪知事情像火山爆发一样,集团董事长被抓,企业眨眼就倒闭了。
说是危机公关,其实更像“濒死体验”,企业高管们面对的是股价下挫、商家拒卖、消费者的不信任,甚至还有索赔的可能。所有这一切都一团乱麻,剪不断理还乱,企业能挺过去吗?虽然高管们可以在公众面前对问题轻描淡写,按照危机公关专家建议施放各种烟幕,但终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他们努力了,但企业面临的死亡威胁依旧,高管们处在恐惧与焦虑中。
所谓“濒死体验”,并不是说只体验已经临近的死亡威胁,正因为危险迫在睸睫,所以企业要极力挣扎,想抓住任何一根可能救命的稻草。他们不仅幻想说服消费者,而且丝毫不放松生产。他们一齐安慰消费者:三鹿说按照欧盟标准,每公斤奶粉含20毫克三聚氰胺不会影响健康;酒鬼酒称,每天喝一公斤白酒,消费者不会有任何问题。企业一边觉得自己要死了,一边不放弃生的希望,在那里绞尽脑汁、手忙脚乱。
但危机攻关能否说服消费者,挽回市场,只有天知道。三鹿已经破产4年了,而酒鬼酒现在还在风雨中飘摇。危机公关也许可以瞒天过海,也可能徒增消费者的不信任。走到这一步,企业已经分寸大乱,处于难以取舍、怎么说和做都错的状态,再高明的企业家都只能听天由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