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调控物价别再寄希望于“约谈”企业了

(2012-04-13 15:21:54)
标签:

约谈

稳定物价

变相涨价

杂谈

调控物价别再寄希望于“约谈”企业了
杨于泽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3月份CPI同比上涨3.6%,相比2月份的3.2%有所抬头。若干食用油品牌宣布对部分产品提价8%,昨天有北京媒体称,国家发改委对他们进行了“约谈”。“约谈”内容不明,但企业表示,涨价是因为各种成本都上升了。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国内CPI持续攀升,国家发改委先后“约谈”了食品、饮料、日用化工甚至部分白酒企业,希望他们能够不涨价或延后涨价。现在日用消费品价格再涨,发改委再来“约谈”,说得难听点叫“故伎重演”,说得好听点叫“路径依赖”。
  CPI走势再次抬头,增加了老百姓的生活压力,政府应予高度重视。所谓“约谈”企业,早就被证明没有实际效果。去年发改委“约谈”面粉企业后,若干企业停产减产;可口可乐、康师傅等一干食品饮料品牌通过“瘦身”,实现变相涨价;日化产品也通过改包装,实现变相涨价。现在酸奶份量越来越少,香皂个儿已经只有记忆中的一半,包装依旧,但都是半罐子半盒子。发改委有其“约谈”之名,而消费者未得物价稳定之实。
  如果留心近几年的物价调控,我们都有一个印象,那就是物价一旦稳定下来,有关部门总是放行一些政府定价或实行政府指导价的商品物价。3月份刚宣布“两年负利率时代结束”,马上成品油大幅提价,阶梯电价提上日程,广州等地自来水涨价听证也成功举行。这绝非偶然,有关部门似乎储备着大批涨价项目,等着物价稳定后付诸实施,官方口径叫“择机出台价格改革方案”。调控物价的结果,是把涨价的空间留给了油、电、气、水等垄断行业。
  但能源资源价格是农业和工业产品成本的重要构成因素,如果不停地涨价,其推动CPI上张就不可避免。上游产品涨价,制造成本增加,日用品不涨价行吗?企业的目的是赚钱,不是行善。原油提价,所衍生洗涤用品自然要涨价。化肥涨价了,成品油涨价导致运输成本增加了,农产品不涨价也不行。如此环环相扣,必定导致CPI轮番上涨。现在,金龙鱼坦言柴油价格比去年9月上涨14%,作为其涨价的理由之一。
  物价要调控,但关键是得法,不仅要遵循市场规律,还要依法行政。日用消费品行业,在我国算是竞争最充分的行业,除非恶意串通或有游资炒作,否则其定价行为享有自主权,不应受行政干涉。所谓“约谈”,弄得某些行业企业停产减产,已证明此路不通。坚持“约谈”,怕只怕到头来一场空,误了稳定物价的大事。看来应当另想办法。
  办法也是有的,比如稳定能源资源产品价格。国家提高能源资源税率,不等于能源资源产品马上跟着涨价。经济学家王则柯近日撰文指出,成品油价格是由资源性成本、非资源性成本与利润构成的,“两桶油”人力资源与管理成本比西方石油公司高,却照样赚得盆满钵满,原因是我国资源税率太低。国家可以提高资源税率,但也应当压缩“两桶油”过高的工资福利待遇,如此就不用涨油价。这比“约谈”食用油企业靠谱,稳定物价的效果可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