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中革新中国的“世界观”
杨于泽
   
   
中国政府宣布,海军舰艇将于近日从海南三亚起航,前往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护航舰队已组建完毕。很多人把它视为一件大事,这绝对没错,它看起来只是一次单纯的“国际执法”行动,其实突显了中国对国家“世界观”的一次重大革新。
   
说它是一次“国际执法”行动,乃是因为,中国政府把护航行动严格限制在“执法”范畴。政府没说是“打击海盗”,而是“护航”,并公布了护航行动的法律依据,包括国际法上的依据,也找出了国内法有关条款。这是一种“解释模式”,意在避免国际上可能的歪曲性解读,体现了中国在对外关系方面一贯谨慎的态度。
   
但部分国际海域海盗猖獗,已严重威胁到中国对外贸易安全,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前两年,马六甲海峡同样是海盗猖獗,国际社会也有“中国出马”的呼声,只是中国作了冷处理。现在看来,中国对外航路的不安全决非偶发,也不会自然改善,安全需要行动。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没有“法律依据”,中国也需要行动,包括修法,甚至推动安理会通过相关决议。
   
这是一种“现实主义”,是对传统观点和立场的积极扬弃,是国际关系中的“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中国一向反对称霸世界,反对在国际关系中诉诸武力,并长期把“不在海外驻扎一兵一卒”作为对世界的承诺。现在向海外派出军舰,虽然政府把任务严格限定为“护航”,但其间观点和立场的转变是明显的。
   
这一切,根源于“世界观”,根源于“世界观”的转变。中国曾经饱受外强侵略,由此一直在国际关系中倡导和平共处,共核心是“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当我们看世界的时候,就看到世界分成两个阵营,一个是“同志加兄弟”,一个是霸权主义及其走狗,没有什么“中间派”。但到了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又发现,中国与世界已经融为一体,在很多地方已经难分彼此。美欧派军舰到索马里海域去了,而索马里政府对此持欢迎态度,其实也符合我们的利益。
   
新“世界观”告诉我们,世界各国需要相互协作,共同应对全球问题,比如恐怖主义、跨国犯罪、贩毒等问题。事实上,人们早就在探讨“全球治理”,甚至在探讨建立“世界政府”的可能性,而中国也早就倡导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世界确实需要“新秩序”,但任何“新秩序”都非已经注定,而是有待建构。即便是强权建构“新秩序”,只要我们积极参与进去,“新秩序”就会更加符合我们的期待。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需要转变“世界观”,需要积极行动。放眼全球,“中国制造”无远弗届,“中国利益”遍及世界。在国际事务中,如果我们还停留在对霸权保持警惕上,那是一种很消极的旧思维。我们必须改变袖手旁观的做法,积极参与进去,“有所作为”。我们可以有自己的坚持,但一定要“有所作为”,推动“世界治理”的进程。
   
对于中国的参与,其实国际社会充满期待。从他们的视角看,现在是中国履行“大国责任”的时候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