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政府“设计”消费毁掉内需
(2008-12-11 15:42:08)| 标签: 杂谈 | 
警惕政府“设计”消费毁掉内需
杨于泽
  现在都在谈论扩大内需,政府在想办法,智囊在出点子。现在房市有点淡,但有些地方政府还在坚持打房市的主意,一些学者也在帮忙出点子,总之是要鼓励老百姓买房,拉动房地产这个“大内需”。在扩大内需的大环境下,拔旺房地产的火正可以沾上扩大内需的光。
  房地产市场曾经火过,结果开发商排队上了富豪榜,地方政府卖地赚得盆满钵满,使经济很“过热”了一阵子。只是老百姓不仅钱花光了,还欠了银行一屁股债,消费能力一下子空了仓,大家嗷嗷直叫唤。既是回应民意,也因为经济过热,政府拿房地产开刀,对房市进行了调控,房地产市场一下子冷下来。但地方政府不甘心,房地产商不甘心,总希望中央再拔旺房地产的火。
  中央电视台近日有一档节目,讲长沙楼市陷入低迷期,在建和建成商品房已达3500万平米左右,按目前销量要四五年卖完。而且,还有1亿平方米进入报建阶段,如果真的建成,要卖上15年左右。当地开发商和政府都着急,于是请来几名经济学家,跟长沙市长对谈,设想一种救市的方法。
  按长沙市长的设想,政府出台一些补贴政府,银行降低房贷利率,消化掉房地产市场存量,是一种“两全其美”的事情。这种想法在理论上当然是好的,毕竟“两全其美”嘛,但这种想法暗含苛刻条件,比如要中央政府补贴1个百分点、银行降低贷款利率1个百分点,甚至给买中高档房以补贴。问题是,中央能给补贴吗?银行降息会不会加大金融风险?
  政府鼓励消费,这没有错,与老百姓的普遍愿望是一致的。但如果政府只鼓励一种消费,使内需变成一种特定内需,这样做是否合理而有益,其实是另一个问题。经济发展有一个内部协调的问题,要有一个合理的产业结构,各行各业要齐头并进,经济才有协调、健康和稳定的增长。与此相适应,国内消费也有一个协调的问题,消费应当是大致均衡分布的。一种大致均衡的消费结构,可以避免产业结构的断裂,而且可以规避被“消费”产业过度波动带来的风险。
  回顾最近若干年,所谓鼓励消费,在一定意义上往往成了鼓励某种特定消费。开始,我们鼓励“增加教育支出”,接着是鼓励汽车消费,然后鼓励买房。政府设计这些消费的前提,都以老百姓“存款很多”为提前,目的是要让这些沉淀的资金流动起来。所以,鼓励消费的政策不仅出手快,而且出手狠。消费的额度,是以老百姓的“承受能力”为准,不留余地,甚至以之为下限,把优惠贷款作为刺激手段。结果是,儿女读了书,爹妈背了债;一旦住上房,此生给银行。
  这些被政府特别设计出来的消费,带来消费结构的畸形,消费项目往往只有一个,导致产业与行业之间失衡。而且政府的“设计”用力过猛,把很多人一辈子的消费能力“集中投放”到官员们的几年任期内,实际上是“竭泽而渔”。现在国内需求不旺,究其原因,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自然难辞其咎。但政府“竭泽而渔”,“设计”和“拉动”内需用力过猛,也是重要原因。
  看来,政府“设计”和“拉动”内需还是要谨慎一些。内需总是存在的,但它需要释放的条件,而且其释放应当是发散型的,人的需要从来不只一种。被过度“设计”的内需,不仅最终导致老百姓的不满,而且从市场效果来看,也不成功。比如房地产市场,形成的“结”一时半会儿就打不开。问题还在于,政府要了房地产的内需,还要不要其他内需?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