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6/mw690/53ffbb39td317da0205dc&690
美国伯金斯盲校校史展览馆
7月份去美国的伯金斯盲校 (Perkins for the
Blind)参加会议,第一天学校为我安排了“校园参观”,按照日程表上指定时间和地点抵达并和负责引导的老师碰面之后,“校园参观”从了解伯金斯的历史开始,参观的初始地点就是学校的“校史展览馆”。这里展出的文字、照片和实物,重现了不同时期学校的日常生活和这里曾经发生的事。19世纪80年代的某一天,Annie
Sullivan将Helen Keller带到学校并介绍给Laura Brigdma。Laura
Brigdma是第一位学习语言的盲聋者,她曾为Helen Keller的玩偶做了一件衣服,然而两个人的见面却非常地不愉快。由Laura
Brigdma制作的精致细腻的蕾丝花边和给母亲写的信摆在校史展览馆里,是盲人教育成就的见证,也似乎映射着她挑剔的性格。校史展览馆旁边的小教堂,在20世纪早期时学校每一天的活动开始的地方,晨祷之后是校长即兴发表的鼓舞人心的讲话。对历史的完整保留和清晰呈现将灵魂留在了校史展览馆所在的这座古老建筑,安静地站在校史展览馆所在的建筑里,仿佛能听到多年以前学生们在努力敲打着盲文打字机,有人拿着盲杖轻轻地划过走廊光滑的石头地面,从而极大丰富了我这样短暂停留的参观者对这所学校的感受。参观完整个校园之后,“校史展览馆”成为我最喜欢的地方。临行前,我带回了一本介绍伯金斯发展历程的书。
我在国内参观的特殊教育学校不多,但偶然两次参观发现国内特殊教育学校也有着很长的历史,只不过这历史仅仅是墙上挂着的几幅照片,或者只是闲聊中偶尔口头提起的几句话,也因我参观的目的不是探究历史,往往没有时间多问。一次偶然到北京市盲校参观,陪同老师指着墙上的照片介绍到学校1874又一位苏格兰人创办,仅此而已,我就匆匆离去。但自此我心里便存了很多问题,是谁创办的学校?
出于什么目的?它都经历了些什么?学校在怎样缅怀它的创办人?
我试图从学校网站开始探访它的历史,在学校网站上找到一句话“北京市盲人学校创建于1874年,距今已有134年的办学历史”。用中文在网络上搜索查到1994年出版的一本书《启明之路--北京盲校一百二十周年校庆专辑》。无法看到书的内容,不知道书里说了什么。英文搜索的信息相对丰富。M.
Miles 在 “19世纪中国和印度盲人教育的先驱者”(Blind and Sighted Pioneer Teachers in
19th Century China and
India)一文提供了很有价值的信息。文章借助历史文献确定1870年或者1874年,一位名字叫William
Moore苏格兰长老会(Presbyterian)的牧师在北京成立了中国第一所盲人学校,并相信这就是北京市盲人学校的前身。因为历史文献的缺乏、或者中英文相互转译产生了不同的写法,或者有人将这位牧师的名字与一名盲人出版商的名字混淆在一起,也有很多人使用
Williams Moon或者William Hill Murray这些名字。M. Miles的文章随后使用了William Hill
Murray这个名字。
William
Hill Murray 只有一只手臂,在语言学习和记忆力方面具有不同寻常的天赋。他为苏格兰国家圣经社团(National Bible
Society of
Scotland)工作,1871年来到了中国。在曲阜(原文为Chefoo,不确定翻译是否正确)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学习中文之后,他于1873年来到北京。在卖圣经的过程中,他发现一些盲人对圣经感兴趣。William
Hill
Murray试图找到能够让盲人阅读圣经的方法,他想到了向盲人教授盲文,并且在1877-78年间做了一些尝试。从1878年开始,他教一两个盲人和男童学习圣经。William
Hill Murray自己从一位懂医术的传教士的盲人女儿和她的教师那里学习盲文。1879年,William Hill
Murray有了四名盲学生。一个旅行者兼作家Constance
Gordon-Cumming在这个期间拜访了他并对他的工作很感兴趣,Constance
Gordon-Cumming的文字记录让全世界都知道了William Hill Murray所作的事情。而William Hill
Murray起初小小的尝试塑造了北京市盲人学校的前身。
M.
Miles的文章帮助我找到另一份资料,耶鲁大学图书馆收藏的一张1913年 Hill Murray
传教团在中国北部针对盲人和不识字的非盲人所作工作的第27个年报(The Twenty-Seventh Annual Report of
the Hill Murray Mission to the Blind and Illiterate Sighted North
China) 。年报的印刷时间是1914年,印刷地点是苏格兰的格拉斯哥。年报的第一句话是“北京Hill Murray
盲人学校的工作在当地委员会的管理下稳定开展。工作得到了中国教师和助理的热心支持以及Hill
Murray夫人及其女儿持续不断的指导”[1]。接着年报介绍“Constance 嫁给了再中国政府大学任教的新英格兰人Mr.
Alfred Edgar
Newland之后不再住在学校。但因为住所离学校很近,Constance得以对自己喜欢的事情投入大量的时间”。
这份年报描述了Hill
Murray盲人学校的学习和生活内容。学校里有31个男孩子和9个女孩子,均失明,年龄12到20岁不等。他们学习圣经,历史,地理,算数。失明的女孩学会针织后,织男人和小孩穿的袜子,以及婴儿的上衣和帽子。针织只是学习之外的娱乐,但针织的成品卖给需要的人后,因为样式的可爱竟然得到了一些订单。于是学校请求支持这个传教团的人再捐一些毛线。报告还揭露了一些当时社会有趣的生活细节,它提到尽管社会动荡,(辛亥革命以后的)新中国的人对于婴儿服装颜色的偏好从红色变成了白色,而以前人们在葬礼上才穿白色的衣服。由于社会动荡,学校里的女生比较少,呆在家里不敢出门。男生人数也不到40名。同时,Hill
Murray 盲人学校培养并向中国其他地方输送了盲人教师。报告中引用了那些地方给 Hill Murray
盲人学校写的信,表示对Hill Murray 盲人学校推荐的教师很满意。
这份年报里还提到一件有意思的事情,1912年袁世凯在C.
F. Gordon Cumming小姐在78岁生日的时候发来贺电,感谢她为中国盲人所提供的帮助。机缘巧合的是,袁世凯聘请Arthur
Sowerby为自己的年龄较小的孩子当老师,这位先生刚好租住属于Hill Murray 教区所有的房屋。
回到年报的第二页,发现这个传教团在北京本地的秘书,名叫L. R. O. BEVAN.,在中国政府大学(China University
Law) 里做法律教授。 中国政府大学是哪一所?1913年以后的盲校又经历了什么?
[1] William Hill Murray于1911年去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