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正式出台,提出我国将从基础制度建设、市场设施建设等方面打造全国统一的大市场。统一大市场是指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一个市场的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市场的设施高标准联通,要素和资源市场,以及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同时,市场的监管要公平统一,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进一步规范的大市场。(央视网4月10日)

随着“国内大循环”战略的全面实施和全力推进,已显现出了较为坚实和积极的市场反馈,那就是全国市场的方方面面都越来越高效,这使得市场的发展更加具有中国特色的特质,那就是符合中国市场经济特色的战略设计和全面的结构提升。在市场要素的流动中让“国内大循环”发挥了更大的效益,让各行各业都在大市场的发展中得到了获得感,中国的大市场也因此而更加有韧性。
但也应当看到,“国内大循环”也是一种针对市场的测试剂,它已检测出了一些国内市场的短板,即一些地方的保护主义和区域的壁垒,这些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行政干预使得大市场在一地方形成了“唯我自尊”的市场分裂情况,这使得“国内大循环”总体合力在衰减,而这种地方保护主义和区域壁垒的堵点更使得大市场的战略趋于碎片化,这从根本上制约了“国内大循环”更加高效的运行。
而这次《意见》的正式出台,提出了要建设一个基础制度规则统一的规范化大市场,其中的要旨非常明确,那就是要使全国各地关于市场的理解和培育走入一盘全国大棋,要用统一的基础制度规则统领这盘大棋。同时,也要用统一的基础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和区域壁垒,使得昔日形成的那些有碍于“国内大循环”的堵点得到疏通,而“打破与疏通”就是这个《意见》的亮点之一。
另外,《意见》所表达的“全国一张清单”,其实强调的是全社会的公平性,这会使全国的市场主体们按着一张清单来设计自己的发展之路,这样的“全国一张清单”还能够使市场主体们提早预判出自己发展的基本路径,从而避免发展的同质化,使自己在市场中的特质更能够恰当地表现出来,从而使大市场在明确的规则中稳定运转,这降低了大市场运行的成本,使市场主体们在可以预见结果的轨道上运行。
再有,全面推动国内市场由“大”向“强”转变也是这个《意见》的亮点之一。在以前,人们对于“大”与“强”是并不明确的,往往将这两个概念混在一起,误以为大就是强了,强就是大了,但这样的认为是不科学不客观的,而这次的《意见》首先明确了大不等于强的事实,随之表明了“大”与“强”的市场关系,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强调了“大”只是一种规模,而“强”才是一种市场的气质和质量,现在,国内市场就是由“大”向“强”转变。
《意见》里表述的这种由“大”向“强”转变,其实是对客观事实的一种实事求是的梳理。就目前的“国内大循环”战略来说,还并没有达到理想中的目标,而在复杂的国际政治和国际贸易形势之下,“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但同时,实现“国内大循环”的困难也在发生着变化,这就要求人们看到潜在的风险而未雨绸缪,而将国内大市场由“大”向“强”转变也是客观要求之一。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是客观地看待了目前我国的有利条件,同时更是客观看待了在实施“国内大循环”过种中显现出的问题。但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了问题而没解法。而现在是发现了问题又有了解法,即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和区域壁垒,以及全面推动国内市场由“大”向“强”转变,这就等于是将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向了快车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