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海报新闻从关公像周边多位商家处获悉,目前关公像主体外观青铜片已拆除,只剩下主体钢架和关公手中的大刀。今年9月,湖北荆州巨型关公像拆移工作展开。巨型关公像总造价达1.729亿元,拆卸搬移工程总投资1.55亿元,合计费用3亿多元。9月6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刊载评论指出,3亿多元的代价,必须警钟长鸣。(澎湃新闻10月28日)

一造一拆,3亿多元的费用就没了,就这样变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可以说,关公像的拆卸是在一片舆论声中决定并实施的,如果没有舆论的追责,建造时的决策者恐怕还在安安稳稳地坐在那里。但没有一个人可以摆脱舆论的追责,不管你的权力再大。
当初建造它时,打的是文化旗号,但其实,那是一个十足的政绩工程,其目的在于树起当届领导的功绩。但人们要问的是,当初决策程序是怎样进行的,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舆论的声音会越来越远,而问清当初的决策是怎样进行的,其目的在于在今后的工作中避免出现同类的问题。
随着拆卸搬移工程的进展,用不了多长时间人们可能也就忘记了此事,但这不该是此事结束的理由,因为3亿多元的费用还应当为当地和更多的地方买来更多应有的教训。而这些教训的根本就在于当初的集体决策机制,而如果这个集体决策机制没有深刻改变,那么这个3亿多元的费用就花得更冤。
建设这样一个大型工程,不可能就是一个简单的“一言堂”产物,因它毕竟涉及很多职能部门,而每一个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人都要参与到其中,这个工程才能运转起来。但问题是,这些职能部门的负责人起到了什么作用呢?如果都实事求是地表达了观点,那么这个工程就可能取消下来。
记得刚曝光此事的时候,有媒体也曝出了决策的大致经过,上面显示,很多部门的负责人都表现出了支持的观点,并且也都在有关程序文件上签了字。而这就说明,所有的责任并不该全由决策领导一个人负,这并不是为错误的决策领导开脱,而是说谁的责任就应当谁来负,责任的问题不该由一个人来替代。
因为对于每个部门负责人来说,他们本身就是一个关口把守者,如果为科学决策尽职尽力了,那就能发挥好自己一票的作用,而如果没有为决策尽职尽力而只是随声附和讨领导的好,那就要负自己一票的责任,因为你也是集体领导的一员,这就注定有甩不掉的职责,不能因为上面有决策者担着你就不用负任何责任。
避免出现决策失误或决策错误的根本核心,在于切实地执行集体决策机制,而这些机制是早已存在的,差的只是人的切实执行。也正因为这样,一些部门的负责人才不会担责。而长此以往,也就助长了一个人说了算的状况,表面上看,一切决策过程都很顺利,但实际上这种“顺利”里就可能包藏巨大问题。
集体决策机制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和执行,更在于让每个人都负起应有的职能责任,因此对于那些在集体决策中应当发挥一票作用的部门负责人就应当有所考核。要让集体决策机制发挥应有的作用,最好的办法就是严格考核每一位集体决策成员的责任,这样做了,才能养成负责任的习惯,也才能使集体决策机制运转得更到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