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新能源车充电难问题,最终要靠科技赋能
“不是在找桩,就是在找桩的路上。”十一假期高速公路上的充电桩成为“香饽饽”:排队4小时,不吃不喝也要等着。一场十一长假,从城市马路换到全国高速,电动车发展中的各种问题暴露无遗。美好的假期出行演变成了尴尬的人在囧途,高速成为了电动车的“深坑”,谁敢开电动车上高速,都会被称赞为“勇气可嘉”。(10月11日中国新闻周刊)

新能源车充电难的问题是个不新不老的问题,说它不新,是因为它已经存在了一段时间,自打新能源车上市就产生了这个问题;说它不老,是因为电动汽车的发展一共也没多少年,在这个过程这个问题本身也一直在变,一会显得充电桩太少,一会又显得充电太慢,一会又显行社区不配合,一会又显得没有商业动力。
这次十一长假,使一些新能源车主的出行成了人在高速的囧途,于是,人们认为在高速上安装足量的充电桩不就行了嘛。但其实,这是一种不考虑成本效率的思维,而且,这样大量所谓的“足量”安装也不会可持续下去。因为,平时的大量维护保养的费用会变得很高,但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解释这个问题很简单,打个比方就会明白:每年春运时高铁都显得不够用,但为何没有无限加大高铁投入量呢?就是因为在春运高峰之后,过剩的运力就会闲置起来,但这种大量的闲置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社会浪费,而同时,还要付出更多的维护保养费,这样一来,成本就会无法消化,而一年中大部分时间的亏损是不可持续的,这样的投入产出比也是不可持续的。
同理,在高速路上安装充电桩也一样,如果安装总量上到了十一、五一,春节等这几个长假充电不用排队的程度,那么节后多余的充电桩就会成为极大的浪费,它会消耗掉巨大的企业成本和社会成本。因此,在高速上安装节假日足够的充电桩那是不现实的,更是不科学的,它只是用一个问题掩盖了另一个问题而已,但它却无法形成投入与产出的正向循环。
因此,在高速上解决充电难的问题并不能完全寄托于按长假用电量无限增加充电桩。根本上这还是需要在科技进步上找出路,可以想象,如果将现在每次充电的时间从目前的几个小时缩短到几十分钟,那么也就等于增加了几倍数量的充电桩。另外,加快科研进度,也可将目前的常规充电变成通用接口的集成换电模式,这也会极大缩短充电周转时间。还有,那就是通过科技攻关以加大新能源车的续航里程,续航里程增加了,选择充电时间和地点也就不会过于集中了。
这次十一长假,使一些新能源车主的出行成了人在高速的囧途,显然,这不是仅仅靠无限增加充电桩就能解决的问题。解决新能源车充电难是一个社会、社区、市场与科技的复杂系统工程,这需要在市场联合与竞争中找到多方合作共赢的协作模式。无利的启动性框架部分或基础设施,需要国网解决,而对于可以实现市场化资源配置的方面,则需要社会资本的进入,而社会资本就会按着市场规则来运作起来,当然,这里面更包括科技攻关的市场化推进,最终达到给新能源车科技赋能的层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