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点读机女孩:“抹杀”与“捧杀”,都是不该有的“紧箍咒”

(2019-09-04 11:45:12)
标签:

点读机女孩

时评

       10年前,一则魔性的广告让年仅8岁的广州女孩高君雨成为全国家喻户晓的“点读机女孩”。现在,她以超过本科线113分的优异成绩入读中国传媒大学。当年,还未成年的她就被人恶意抹黑过,2015年,有网友造谣“点读机女孩今年高考成绩才403,连本科线都没有上。”随后高君雨谣称:自己还是一个初二的学生,根本还没到参加高考的时候,网传高考成绩403分更属无稽之谈。(中国青年报9月4日)

点读机女孩:“抹杀”与“捧杀”,都是不该有的“紧箍咒”

        十年前,一则广告让年仅8岁的女孩高君雨成名,而今,她以优异成绩入读中国传媒大学。首先,应当为她点赞,因为她的成绩是靠刻苦努力学来的,而不是靠过去成名的辐射效应。对于一名未经世事的孩子来说,能将一些人的“抹黑”反转过来,不仅体现的是家长的一道努力,也更体现她个人超强的毅力。

        然而,对于这个女孩,为何会有人抹黑她?显然,这是出于一种现有语境下的某种规律:即一个人过早地出了名,那未必是好事,而在一段时期以后,就一定会落后于同龄人的群体。而对于这个“规律”来说,也是一定程度的客观现实,如果看一下过往的新闻就可发现,很多成名过早的孩子,现今的境遇并不理想,这里面既包括不少学习上的“神童”,也括诸多有些专长的“童星”。

点读机女孩:“抹杀”与“捧杀”,都是不该有的“紧箍咒”

        对于他们来说,年少出名,成为了家长头上的光环,但也成为了孩子头上的“紧箍咒”。在同一个年龄段里,他们优选于别人而不断参与成人化的社会活动,处处得到的都是超现实的夸奖和与年龄不对等的恭维,这使他们自认为比同龄人高一头,从而也就养成了某种“少年轻狂”的个性,然而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轻而易举,才为后面的重重下坠埋下了伏笔。

        而有人造谣“点读机女孩今年高考成绩才403,连本科线都没有上”,虽然是一种阴暗的心理,动机也非常复杂,既有羡慕嫉妒恨的成分,也有不屑一顾的轻蔑。但这也确实是某种规律的使然,因此,造谣抹黑就成为了心理层面的“紧箍咒”,它可以使孩子的自尊心崩溃于谣言,从而失去自信,但此时的抹黑也就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抹杀”。

点读机女孩:“抹杀”与“捧杀”,都是不该有的“紧箍咒”

        庆幸的是,女孩高君雨并没有被谣言击倒,她入读了自己心仪的大学,但不管是之前,还是今后,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这样庆幸,因为孩子的心智并不是成年人那样可以分辨一切,承受一切,因而始终会存在心理“紧箍咒”的危机感。而今,女孩高君雨名声再起,但后面她将会面临什么呢?显然,会是社会舆论的追捧。

        但过度的追捧或者宣传与夸张,对孩子的成长并无益处,他们需要安静地学习,需要淡化头上过往的一切光环和负重。对孩子们来说,不管是“学霸”还是“神童”,那不过都是外界给他们贴上的标签,但本质上他们都是普通学生中的一员,所有人的成长过程都一样,有时高,有时低,不能在他们人生的高光时刻就给予特别的关注,也不能在他们低谷的时候就给予轻蔑。抹杀与捧杀,都是不该有的“紧箍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