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儿子追砍父亲:“他还是个孩子”,坑害伦理道德

(2019-09-03 09:57:41)
标签:

儿子追砍父亲

时评

       8月30日,安宁交警大队巡警张杰勋驾驶摩托车巡逻至辖区培黎广场时,遇到一位市民慌忙的求救,称在教育世家门口有一卷发男子手持菜刀正在疯狂追砍一名中年男子。据现场初步了解,持刀男子追砍的是自己的父亲,当其被交警夺下菜刀并撂倒后,刚才还被追砍的父亲当场向交警求情,称其还是个孩子。(北青网9月2日)

儿子追砍父亲:“他还是个孩子”,坑害伦理道德

        儿子追砍父亲,父亲为儿子求情“他还是个孩子”,这听起来貌似很有亲情味。但这位父亲很糊涂,因为拿刀行凶不是一般家庭纠纷的民事,而是刑事犯罪,而此时,不管被追砍的是什么人,在法律上都只有一个界定,那就是公民。 

        因此,在这件事上,这位父亲的亲情是没有法律意义的,也不该产生求情的效果。但这位父亲为何会求情?显然是这出于对儿子的爱,但对儿子的爱,并不应在这件事上表现出来,因为,这个儿子的行为也是对社会公共安全的危害,连自己的父亲都要动刀,对其它人更会毫无忌惮。

儿子追砍父亲:“他还是个孩子”,坑害伦理道德

        “他还是个孩子”,这是一句老人面对孩子做错了事时常说的话,但这句话其实正在以异形的心态坑害着社会伦理道德。因为这是一种无责任的推卸,它的初衷就在于不必有人为此担责,被破坏的事物就该处于没有责任人的状态,说白了,就是被破坏了的社会事物,就该活该。

       社会对 “孩子”的教育不仅仅在于课堂上的说教,而在很大程度上还在于“孩子”们在社会行为中得到的意识反馈,尽管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可以对孩子免责,这是个法律结果,但这个结果的形成必须要有程序的过程,而这个程序过程本身就是必不可少的教育过程,少了它,直接给出结果,反而会对孩子的成长不利,因为孩子对法律不会形成完整的感知。

        因此,在这件事上来说,反映的是家长意识上的糊涂,但更重要的是,这种糊涂已是社会中的某种常态,而在这种常态中,很多人都会拿“他还是个孩子”来说事,而对于被伤害的社会事物和伦理道德,反而没有人去关心,而这就是最害人的意识导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