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高校宿舍1万6:接纳社会办学力量,亟待透明操作规范
今年9月,丹丹即将成为一名大学生。前不久,她在家人陪同下到位于河北的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报到,并搬进了自己的“新宿舍”。“新宿舍”是两人间,丹丹为此缴纳了16640元,其中住宿费1200元,服务费1万4千元,还有设备使用费等。”秦皇岛市场监督管理局一名工作人员说,此次发生的收费风波,与东北大学无关,鹏远公寓属于社会力量办的公寓,学生自愿进行选择,至于收费标准是否合理,不由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成都商报8月26日)

一年一万六的住宿费,对普通家庭来说是个巨大的经济压力,而对学生本人来说还是个巨大的精神压力。尤其是对于那些来自偏远山区农民家庭的学生,一年这么高的住宿费,再加上学杂费以及生活必须的各种费用,全家一年的收入便所剩无几,对于这样大的家庭支出,贫困学子们又怎么能安心学习呢。但对于这家公寓来说,却是心安理得,因为他们把学生当成公寓的庄稼给“收割”了。
而更不通情理的还在于,这样高的费用每年还都在涨,从新闻细节可以看出,去年的收费是5740元,但仅仅一年时间,就上涨了近两倍,按着这个上涨的节奏和幅度,明年会是怎样,更长时间以后会是怎样的价位?显然对于这家公寓来说,经营就一个字,涨。对这家公寓来说,每年的涨价就是服务,而对于已经考到这里来的学子们来说,却又无处可逃,因为这是这家公寓早已埋好的圈套。

客观地说,一些地方的高校,确实存在着办学力量不足的问题,尤其是连续扩招的高校,生源有了保障,但办学资金却越来越捉襟见肘,更加没有了保障。从这个角度来说,社会力量的介入会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尤其是在校宿建设以及设施投入方面,确实也需要社会力量的大力支持,从而使一些高校办学力量不足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应当说,这是一定时期内的趋势方向,也是国家相关政策鼓励的方向。
然而,社会力量的介入,并不等于随意定价和涨价,因为公立高校本身并不是可以完全市场化的地方,公立高校的建设,本质上还是教育国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是重要的标志性体现,它的属性只能偏重于公益化,而永远都不可能也不应该偏重于市场化。因此,社会力量的介入,也必须以这个不可改变的社会广普意志为前提,双方共同认可了这样的既定属性,才是合作的根本基础,而如果投资者将高校当成了可以完全市场化的地方,那么这样的合作就是偏颇的并且是难以持续的,也是不符合社会意志的。

而对于校方来说,对于任何社会力量的介入,都应当持开放态度,这是应有的平等对待。然而,依法依规的招标程序,才是确保优选精选的本质所在。因为在不少于一定数量的投标方之间会产生竞争,而这样透明的竞争,本身就会产生透明的服务价位。而这样的服务价位,既可以收获一定的经济效益,也可以使社会效益实现最大化,而这,当然也是两者之间的最大公约数和最佳平衡点。
因此,对于这家公寓从去年的收费5740元,仅一年时间就上涨了近两倍,这还不能仅仅从道义上给予谴责。因为它背后的深层原因还在于社会力量介入高校应当有哪些接纳的必要规范和操作过程,里面应当明确双方的义务和权利,以及最终对社会效果的预判和公示,但目前看起来这些必要的操作规范还不够清晰。社会力量介入高校办学,这是应当鼓励的好事,但只有建立起透明的必要操作规范,才能将好事办得更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