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于欢家人涉非法吸储案:这次,还能得到同情吗?

(2018-11-09 15:56:28)
标签:

于欢家人涉非法吸储案

时评

高唐法院官方微博119日消息,山东省高唐县人民法院将于20181114日上午9时在本院大审判庭,依法公开宣判被告单位山东源大工贸有限公司、山东赛雅服饰有限公司,以及被告人于西明、于家乐、苏银霞、张振永、程笑、樊正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一案。(澎湃新闻119日)

于欢家人涉非法吸储案:这次,还能得到同情吗?

在前段时间,“于欢案”犹如一个法律的专属符号存在着,由此社会对这个案子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当然它也成为了近年来的经典案例。其中的原委,在于此案的一波三折,而正当防卫概念是它的核心,也是在这个起起伏伏的波浪中,让人们看了法律操作界定的边际所在,应当说,对于“于欢案”的社会争论,使人们对正当防卫有了更清晰的法理认知。

而现在,当人们突然看到这起“于欢家人涉非法吸储案”将要宣判的时候,会产生怎样的心理感受呢?可以肯定的是,人们还沉浸在之前的“于欢案”中,因为在那时,于欢是广受社会同情的一方,他的主角地位,在人们心目中至今还以一个弱者符号的形式存在着,因此,对于这起“于欢家人涉非法吸储案”来说,人们就会产生某种心理的矛盾,或无所适从,简而言之,就是该不该同情于欢的家人?

于欢家人涉非法吸储案:这次,还能得到同情吗?

人们的这种心理纠结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人的心理认知在某种程度上,都存在着一定的惯性轨道,而这也是一种客观现实。不过,从法律角度来说,这显然不是应当考量的对象,因为之前的“于欢案”是整个案发背景中的一个局部,换言之,是因为有了杀人的结果和正当防卫的争论,才使“于欢案”在人们心目中成为了一个案中案,和一个特定的符号。

但应当明确认识到的是,这是在一个大背景中发生的两个截然不同的案件,之前的“于欢案”已经从法律上了结,而这个“于欢家人涉非法吸储案”还在法律的路上,它到底该怎样了结,又会受到哪些社会因素的影响?其实,这是一个关系到每个人对法律理性认知的问题。

于欢家人涉非法吸储案:这次,还能得到同情吗?

非法吸储,也是社会的毒瘤,每一起非法吸储,都会使很多家庭走向没落,妻离子散,无家可归,甚至是家破人亡。因而,非法吸储历来都是人人喊打的对象,由于它的存在,社会不得安宁,由于它的存在,社会诚信发生了危机和扭曲,更有很多人因为倾家荡产而失去了生活的勇气,其后果,不言而喻。

而近日,“于欢家人涉非法吸储案”将会宣判,其法律给出的结果在宣判之前无人能知,但作为社会的一员来说,每一个将来都可能会是非法吸储案受害者,因为非法吸储总会将自己扮演成可以让人发家致富的财神,这往往使一些人难以看清他们的庐山真面目,上当受骗的事实,已不胜枚举。

于欢家人涉非法吸储案:这次,还能得到同情吗?

因此,人们虽然同情过“于欢案”,但那是因为人们对恶的憎恨,而对于这起非法吸储案,人们依然会同情弱势的受害者,但同样,也会是因为对其中恶的憎恨。虽然,在一些事情上,人们的意识会发生意象的交叠,但毕竟,人们对恶的憎恨已经达成了社会共识,这是人们看等任可法律案件的理性基础所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