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渔民12万元烧“金山”:祭海可以理解,理念需要更新

(2018-03-02 10:32:14)
标签:

时评

渔民12万元烧“金山”

每年正月十三零点左右,辽宁东港的渔民都会自发来到海边,举行盛大的祭海仪式。渔民花12万元打造的一座“金山”,看上去十分壮观。一位渔民说,祭海某种程度上也是渔民求一份心安,渔船在大海中作业,不确定的东西太多了,没经历过的人无法理解。问到为什么要祭海,一位老船长回答说:第一,是老祖宗传下来的,第二,就像要敬天敬地一样,渔民靠海吃海,不敬海敬什么?他说,敬畏大海是渔民的本份。(新浪新闻31日)

渔民12万元烧“金山”:祭海可以理解,理念需要更新

以烧“金山”的方式祭海,是当地渔民世代相传的一种祈福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个体的人永远都难以战胜海上恶劣的自然天气,在生产方式落后的年代,海上天气预报还没有现在这样精准,甚至在一些地方从未有过海上天气预报。在这种客观情态下,渔民祈求平安和丰收,只能寻求以心理的某种寄托,因而大家在同种祈盼之下,也就形成了这种共性需求的祭海方式,因此,对于当地渔民流传下来的烧“金山”祭海方式完全可以理解。

但是,现在的情况已今昔对比,随着科技手段的不断进步,海上天气预报已经达到了较高的精准度,而且也对绝大多数海域形成了覆盖,这样的海上天气预报,不仅能报出风力大小,而且还能报出海浪的高低,根据自己的船只情况,可以判断出是否出海。因此,昔日海上作业可能遇到的凶险和各种不确定的未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化解于精准的预报信息。

渔民12万元烧“金山”:祭海可以理解,理念需要更新

而在这种情况下,继续抱守烧“金山”的传统祭海方式,显然有些过于刻板,一方面这使得渔民认为,烧的越多越能带来越大的安全感,烧“金山”本来仅是一种祈福文化的形式,但今年烧12万,明年就可能烧的更多,甚至出现各地攀比的情况,而这反而会给渔民们带来很大的经济压力。另一方面,这样大规模的烧“金山”祭海方式,也会给环境造成极大的压力,良好的环境才是渔民们真正的金山银山,良好的环境本身也是渔业可持续发展的终极保障。

渔民的祈福文化,除了祈求平安之外,更包含着祈盼丰收之意。这些年来,近海的渔业资源已处于匮乏之势,渔民不得不到更远的海域去捕鱼,即使这样,也未必就能获得大丰收。但这并不是因为这样的“金山”烧得太小,而是因为过度捕捞太大,这使得资源本身难以承受捕捞之重。

从往年的新闻可以看出,即使在休渔期,也会有人偷偷捕捞,这使得渔业自然资源失去了休养生息的机会,再加上海域环境的污染,这最终更会加剧渔民持续发展生存的难度。对于渔民烧“金山”的这种传统祭海仪式,从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那毕竟是一种渔民的祈福文化,但任何传统文化都应当与时俱进,并最大程度地考量现实环境因素,以及资源的可承载因素,因此,祭海是可以理解的,但理念需要更新。(作者:CCTV《谈事说理》栏目评论员,CCTV发现之旅频道《文化大视野》栏目原执行制片人,CCTV《艺海》栏目原执行制片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